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那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第2篇 新世纪的对话1200字人和他的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了,他们就在2002年的钟声过后,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对话。
人:(异常兴奋)瞧啊!新世纪来了!
影:(平静地):新世纪?地球又多转了几圈罢了。
人:朋友们,两千年了!人类已有两千年的纪元史了,多么令人兴奋!你感觉不到当第一个只用下肢走路的类人猿当时的时髦吗?你没看见第一个吃到烤熟的食物,面部肌肉因兴奋而产生搐动的人吗?你想像不到当第一个人向配偶表达爱情时的纯洁?这些都太伟大了!而两千年来人类的发展,丝毫不逊色于它。
影:当然,人类社会的起源,是很可爱的,人类产生意识,一切都会变的。人们为什么要用青铜铸一件件兵器?希腊人的历史为什么是从战争开始?你可不要忘了手提带血莫邪剑的阖闾,不要忘了咸阳壁上空流血的荆轲,不要忘了白骨皑皑、血河漂橹的战争。
人:那是历史发展的曲折部分,人类社会在进步,流血、杀戮是不可避免的。
影:对,这正是你们的聪明之处。当你们在无知中认识世界而更无知时,你们产生了等级制度;你们用战争和同类的尸骨架起了前进的天桥;你们……
人:(不再兴奋)兄弟,不要这样,要面带微笑。那远古美人身上的绸缎,那皇帝头上金灿灿的王冠,那令世人着迷的金字塔,那至今失传的空中花园……你不为之心动吗?
影:我为那穿麻衣的采桑女心动;为那几十万金字塔下的尸首心动;为那长城上流泪的孟姜女心动。
人:兄弟,当你面对这蔚蓝色的地球能被高级生物--人所改造时,你应该笑。
影:(激动地)怎么?你想让我面对被用印第安人鲜血染红的美洲大陆笑?你想让我面对日益消失的森林笑?你想让我面对被石油、垃圾污染的海面和漂浮在上面的生物尸体笑?太残酷了,你感觉不到剥夺其他生物生存权力所受到的良心的谴责吗?
人:(颤抖)够了!难道你看不到两千年来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你看不到人们正文雅地在餐桌旁边用餐具吃饭?你看不到驰骋在公路上的汽车,你看不到月球上人类的足迹?
影:(平静地)当然看到了,我还看到了能把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并且知道你们再也不用挥舞着木棒去捕杀已灭绝的野兽,因为你们要走向文明--残酷地、自私地。
人:朋友们,向前看,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在进步。
影:对,是在满天的浓烟里,是在80万濒临死亡的埃塞俄比亚人因饥饿而发出的呻吟中进步。
人:不,不要这样,我们在向文明和完美靠近。人类将用洁净能源;将乘宇宙飞船去火星度假;将与外星人在宇宙中对话……
影:当然,那些会实现,如果能等到那个时候。可是,你们人类的贪欲和侵略、自私的本性会完结吗?你们会撤消世界维和部队吗?你们会停止向大森林进军吗?你们感觉不到你们正在为你们的死亡悼词准备最翔实的资料吗?
人:(无语)……
影:也许我太悲观,因为我是影子,我的空间是一片阴影。但每一个事物在光明面前都会有阴影,历史和未来也是这样。……
新世纪的对话在沉默中结束了,但我想了很多很多。
第3篇 创造机遇,走向成功800字机遇是“十年久旱逢甘雨”中的那阵好雨;机遇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那股劲风;机遇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的那场科考;机遇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以桃花一处开”中的那次变乱。机遇的重要不言自明。所以,当机遇叩门时,请紧握。
历览前贤,哪一位不是紧握机遇?湖北襄阳,卧龙岗上,茅草庐中,羽扇纶巾的青年儒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机遇垂青,得刘皇叔三顾草庐,诸葛孔明岂不是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又岂能有隆中之对、联孙抗曹、三足鼎立之势?孔明自非池中之物,遇“风云”机遇自然扶摇直上飞龙在天。遥想,姜尚渭水之滨直钩垂钓,如未遇上求贤若渴的文王,岂不要老死川泽,如何助武王成万世之伟业?蔺相如渑池之会,如非遇上百般刁难的秦王,又岂能不卑不亢、力挽狂澜,成一世之名臣?毛遂寄人篱下身为门客,如非主人临危,又岂能自荐并脱颖而出?可叹,机遇如斯!
机遇当然重要,真英雄当能紧握。然而,当机遇叩门时,也有人与其失之交臂。
新丰鸿门,风云际会,风起云涌。鸿门宴会上,项羽刚愎自用、偏听偏信、优柔寡断,致使刘邦脱逃,后患无穷。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节节败退,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悲情谢幕令人扼腕。慨叹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项羽错过了稍纵即逝的机遇,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正所谓“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于君王卷土来”。无独有偶,近观,清政府闭关锁国,终日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痛失强国机遇,直至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方才醒悟,导致近代中国的积弱积贫。可悲,机遇如斯!
机遇当然重要,愚者总是错失良机。
诸君试看,纵观古今,大凡成其伟业者,无不是珍视机遇者。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拿破仑的土伦献策。诸多事例,不胜枚举。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今之世,风云多变,机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若要成功,需努力创造机遇。唯有创造机遇,才能走向成功。
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高三:pcwl327
第4篇 创新.年代400字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需要一种可贵的精神---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造,才会让国家繁荣昌盛 ,才会让国家得到好的保护。
记得在一本书上说过‘‘创新改变世界’’。这么一句话,虽然只是这么短的一句话,但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令我有着无限的遐想。创新,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还在进一步地为我们做贡献。在以前,创新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更多的是保守。但慢慢的,时代也在跟近着,创新也成了我们科学家的一个‘‘跟进者’’,让我们拥有了美好的生活。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吗?要知道,是创新让我们跟紧了时代的步伐,是创新让我国的科学家不断研究着,是创新让我们从贫穷走上了富强的路,是创新......
不过,最好的还是创新这种精神。因为人类们不就是凭借着这种精神走到今天吗?
?六年级:冰凌茉莉
第5篇 新世纪、新青年、新责任1200字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世纪、新青年、新责任》。不知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升学时,父母为你的前途东奔西走,在你说声谢谢的时候,父母说:“傻孩子,这是我们的责任。”当你不经意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会坚决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
小树接受了春雨的哺乳,会迅速成长;鸟儿拥有了翅膀,会向最蔚蓝的天空飞翔;帆船有了海风的帮助,会毫不犹豫地驶向彼岸。它们这样做只是为了两个字——责任。那么我们新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的责任又是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说报效祖国,有人会说维护集体,有人会说尊敬老师和父母。我把这所有的所有归结为一点——努力塑造自己。
海水是沙滩的塑造者,水流是地形的塑造者,而我们的塑造者是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以知识武装大脑,以精神净化心灵的人,是我们最大最根本的责任,是承担好其它责任的前提。
努力塑造自己是一种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走进社会,进入一个强者生存的世界。也许你并没有想过要成为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但作为一个普通人,难道可以不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骂?也许你并没有想过要成为孟子那样的雄辩家,但你难道可以不开口说话,不与他人交流吗?更何况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谁会甘于平庸呢?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较量最根本的是对人才的竞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人才。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的,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为什么不将自己塑造成为最宝贵的资本呢?那么从现在开始武装自己吧!
当你带着哭声走进世界的一瞬间,亲情就开始围绕在我们身边,像巨大的火焰点燃了我们的生命。他们不停地燃烧,即使狂风暴雨也无法把它熄灭。我们沐浴在父辈们的光辉中,渐渐长起了坚硬而丰满的翅膀。父母的青春,爱的心血,爱的挚情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当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们的生命之光暗淡时,你是否会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你是否会想自己也当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而这样的能力取决于你现在的行动。
明白了我们的责任,就不应该逃避,而要勇于承担。责任的落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不认真工作的人什么也不是,只是不折不扣的懦夫。当你上课想入非非,当你抄袭作业,当你把老师与家长的希望抛之脑后尽情欢乐,当你在课堂上嬉戏、打闹时,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你是否有勇气去开始承担责任,你是否能果断地对自己说:“我不做懦夫,我敢于承担责任。”你是否想过要把自己塑造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新世纪的人才,还是一无所成的懦夫?这就要看你怎样对待责任。
还犹豫什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许你过去选择逃避,但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选择未来,选择新世纪,选择和承担塑造自我的责任。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你可以大声告诉世界,我是一个被知识武装、被精神净化的新世纪的人才。
请老师放心,请家长放心,请祖国放心,我们能够承担起新世纪的新责任。
5月,满眼是锦簇的花海,到处激扬着青春的旋律。从志愿垦荒、扎根边疆的杨华、陈家楼,到为了保护集体羊群不惜牺牲自己双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从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李春燕;从“中国玉米之父”李登海,到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李素丽,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深入人心的青年楷模。
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激情燃烧的年代,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他们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共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奔赴荒原,艰苦创业,唱响了建设新中国的雄劲战歌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第一个高潮。1955年出现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这个高潮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杨华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突出代表。
杨华
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人。1949年家乡解放时才17岁,因为父亲是村里的土改小组组长,所以他每天也跟着父亲跑前跑后,并且成为乡里最年轻的土改积极分子。
1955年4月,团中央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早有此愿的杨华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表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愿意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8月5日,杨华和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一起商谈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有关事宜,表明了自愿去边疆垦荒的心愿。8月9日,他们5名发起人向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
现已75岁高龄的杨华至今仍记得申请书的内容:“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8月30日,杨华接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大旗,带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奔赴辽阔荒凉的“北大荒”。
10天后,在黑龙江萝北的荒原上,60名垦荒队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发出了坚定的誓言:“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祖国的河山,脚踏边疆的荒地,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经过一年的奋斗,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垦荒地1800亩,生产粮食14万公斤,建房1200平方米,涌现出29名劳动模范,35名播种能手、44名农具手。
陈家楼
就在杨华带领垦荒队员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的时候,上海一位名叫陈家楼的青年也坐不住了。这位街道工作积极分子曾经和十几名热血青年联名给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写信,要求到边疆开荒,建设共青城,当时他只有21岁。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要让15亿亩荒地醒过来。我们仔仔细细想过了,我们不能坐在家里等国家分配工作,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去边疆开荒,1万人开到边疆去垦荒,几年以后就是一座新城!”
陈家楼的倡议得到了广大上海青年的热烈响应,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万余名青年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垦荒队。1955年10月,作为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副队长的陈家楼,从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手中接过绣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锦旗,率队开赴江西省德安县垦荒。不久,又有上海知青陆续到江西垦荒。据统计,1955年上海知青志愿去江西垦荒的有848人。
沉睡千年的荒地惊醒了。烈火烧荒的燃爆声,劳动号子的呼喊声,垦荒队员追逐跳越的欢歌声,汇成了一支壮美的青春交响曲。凭着对祖国的赤诚,凭着对垦荒事业的真情,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志气,垦荒队员当年就开出300余亩荒地。
和杨华、陈家楼一样,20世纪50年代,有许多青年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激动,为自己开创的光荣事业而骄傲。
侯隽
有人说,在20世纪60年代,“侯隽”不仅仅是一个姑娘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坐标。作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回乡知识青年代表,她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的号召,舍弃繁华舒适的城市生活,意气风发地投入农村建设。
1962年,侯隽以门门满分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良乡中学。这一年,就在她全力以赴准备报考大学时,国家号召削减城市人口,支援农业第一线。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侯隽毅然决定到河北省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窦家桥村安家落户。在农村,她一干就是18年。这期间,侯隽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推行科学种田,被当地百姓称作“特别的姑娘”。
在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回乡知青典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投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据统计,1962年,全国农村已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回乡知青3000万人。
“是时代的召唤和需要影响了我们大家。”侯隽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很自豪的,因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承担过压力,减少过困难。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用一生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英姿飒爽的时代弄潮儿。“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他们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