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座在明万历间“出生”的戏台,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已老迈不堪。但勤劳、朴实的人们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令我返老还童。回想一下回想一下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感慨颇多。
年轻时,我无限风光,明清时代的人们辛辛苦苦地把我建起来。为什么称我“水榭戏台”呢?这是因为我这个戏台呀,是建在水池中的。不仅表面豪华,更能体现科学构思——池上清幽凉爽,而且有利于增强音响效果。池内红鲫穿梭、金鱼戏水,池旁围以石栏板,真是美极了!正是因为我的美丽,人们对我疼爱有加常常在我身上唱戏、演戏、搞庆典活动。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淡忘了我的功能,他们已不再在我身上演戏,联络感情了,而是把我的主座变成了拉链厂,把别院前面变成了居委会,后边变成了住家,花厅园林也变成了工厂仓库。渐渐地,我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慢慢地变得破烂不堪,我长久地沉睡了。
昏睡了几年后,一天,一位建筑师神采奕奕地带领一群工人向我走来。“咦!他们想干什么?是要把我拆掉吗?我可是古福州城内唯一的一座建在水上的戏台呢,不仅是研究明清时期福州官绅生活、民间戏剧和节庆活动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福州古民居建筑的重要遗存。我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他们应该不会不要我了吧!”事实证明我还是有价值的,原来,他们是要保留明代建筑,按原样重修清代部分,让我恢复原貌,重拾往日风采。
看到人们再一次地想起我并重视我,我不禁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修建后焕然一新的样子:台上的讲解员正津津有味地讲述着冰心、林觉民、林则徐等的历史故事。我身上将固定性地上演具有福州特色的民俗戏曲,表演闽剧、伬唱、福州评话等。我仿佛已经听到了锣鼓之声,看到了栩栩如生古老的戏剧。想到这些我忍不住要欢呼雀跃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一阵喧闹声吵醒了我。睁开眼睛一看,啊!这条以居住功能为主,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为一体的街道真的是南后街吗?再望望自己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古色浓郁,好似当年却更胜当年。我惊呆了,不禁感慨人类真了不起啊!
我感谢明代人们创造了我,让我见证了福州三坊七巷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贫穷走向了富强的过程,见证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腾飞
教育学院三附小五年(5)班范夏欣
我是一个台灯,身体全是黄色的,上面还有一面小镜子,背面还有小熊和小兔呢,而且,我还可以当闹钟呢!
每天,小主人写作业的时候,我会给她照亮灯,小主人看书的时候,尽管快没电了,只有那么一丝微弱的灯光,我还是会把我自几仅有的电为小主人照亮着。
每天早晨到了七点我就会“叮铃铃”“叮铃铃”的响起来,到了中午十二点,放学回家在客厅和小猫玩耍的时候,我就会提醒小主人吃饭了,吃饭了。到了下午五点,我会响起来,好像在说:“小主人,小主人,快点做作业,当然到了晚上,我还是依旧提醒着小主人,睡觉了,睡觉了。”
虽然小主人用了我多年,已近沉旧了许多,但是,小主人很爱惜我,而且铅笔兄弟、钢笔兄弟、橡皮兄弟等,它们都很喜欢我。
总之,如果没有我,小主人就会写不成作业,上学也会迟到的,但是我也不会骄傲。
咸阳长庆子弟校四一班四年级:袁菁娇
第3篇 台灯的自述600字夜空中的桂轮终肯露出脸来了,也许同学们已沉浸在梦乡里。而我却在为辛苦了一天的老师默默效劳。
我,是一盏最平凡不过的台灯。我只有一个按钮,每当有人按下这颗圆圆的按钮时,我就知道我要开始工作了。久而久之,我的眼睛——一根小光管,也不怎么听使唤了,因为它透支了。我大概也记不得自己来了这个地方几年了,也许我也真犯糊涂了。不过我记得我是在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的。哦,想起来了——9月10日。那天清晨,一个乖巧伶俐的小女孩把我放进了一个精美的礼物盒,小心翼翼的地给了老师。老师的眼睛紧紧的眯成了一条缝,目光中充满了笑意。我,感到荣耀极了。
果然,老师好好的爱护着我。我也为老师效忠到老。我弯着身躯,为老师无声的奉献着。然而,我却总能听到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出悲叹,那时我的心就像刀绞一样疼;偶尔,我也能看见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时我也替老师感到欣慰。我试图照射出最耀眼的光芒,想作为给老师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为老师鞠躬尽瘁,却丝毫没有埋怨,因为从中寻求到了我人生的真谛。
“铛,铛,铛”哦,已经是深夜时分了,都市仿佛也开始沉睡了。
老师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去了。外面凛冽的寒风扑到老师的脸上,我为老师担心了。本该这是我休息的时间,然而我却翻来覆去不能入睡,那是因为老师一天到晚劳累的身影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在这朦胧的月光之下,有一盏台灯的眼泪湿润了它的眼眶,还在忧心忡忡——那就是我。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六年级:陈乐儿
第4篇 台灯的自述 450字大家好,我叫台灯,是人类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我穿着一身粉红色的外衣,上面还有许多椭圆形的银色斑点,让人们看上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台灯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灯架,由它来支撑我的身体;第二部分是灯泡,担负着主要照明工作;第三部分是灯罩,由它来保护灯泡;这第四部分嘛,就是开关了,它可是我的“总司令”,由它来控制我的作息时间。
我是小主人的好帮手,晚上小主人学习的时候,我就成了她的好伙伴。每天,我都会陪着她写作业。有时,她作业写得慢,我就一直陪着她等到晚上9、10点。怎么样,够忠诚的吧?
我的小主人是一个很淘气的小女孩。上一次,她和爸爸妈妈闹别扭,差点把我从桌子上摔下去,要知道,如果小主人真的把我给摔下去的话,我就没办法再为她服务了。但是,小主人还是挺爱护我的,每次等她写完作业,总是忘不了拿抹布在我身上擦一擦……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喜欢我的小主人的。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我吗?
指导老师:万红梅
徐州市鼓楼小学四年级:丁午盈
第5篇 鲸的自述500字嗨,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鲸鱼。大家不要以为我们鲸属于鱼类,如果这样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是胎生的,属于哺乳动物。
我们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一天长三十到五十公斤。我身长十七米,重四万公斤,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我要是张开嘴,人站在我的口里,举起手都摸不到我的上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我的嘴里还很宽敞。
我们鲸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须鲸,一种是齿鲸。我属于须鲸。我们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我们一顿可以吃两万多公斤,而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如:海豚、海狮、海象等——有时好几十头虎鲸围住一头三十吨重的长须鲸,几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我们鲸是用肺呼吸的。呼气的时候就要浮上海面,呼出的气就会形成一股水柱。不同的鲸喷出的水柱也不同。我们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我们睡觉的样子也很好玩。为了安全,大家都在一起睡,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
我们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全身都是宝,因此人类来捕杀我们,我还是拼了命才从人类的“魔掌”中逃脱出来的!希望人类不要再捕杀我们了!
哎呀,跟你们说了这么多,我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我要去吃饭了,那就不奉陪了,拜拜!
第6篇 戏曲大舞台1200字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居古镇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几乎难遇人。
我独自在古镇走着,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别致的戏台。“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的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么?!”
我猛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些什么。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片嘈杂;邻边儿有个大妈,同样在向外张望,还嗑起了瓜子,一个劲儿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愿地看瓜子壳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脸,吵得不可开交,到处是闹哄哄的一片。
“呛呛呛呛——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了几步,想探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几抹淡淡的妆术,便绘成了一个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跷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了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几十个人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
“喂,孩子你在干什么呢?发什么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骤惊。戏曲声停了,掌声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与梁祝一同“化蝶”了,就连那住大妈吐得一地的瓜子壳都不翼而飞了。
整所园子依旧冷清冷清的,泥泞泥泞的。
惟剩下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百岁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问这里过去干吗用,他说表演越剧;我又问这里现在干吗用,他说这是他们住的地方。
据说,留守下来的除上百岁老人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壮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听戏剧,戏台也成了没用的东西了。
但是无论再残旧、泥泞、冷清……久经岁月的沧桑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戏曲艺术旧时的辉煌。台下现在只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我,在倾听着若隐若现的吟唱声……
30中初一:陈家驹
第7篇 戏曲大舞台750字“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第8篇 戏曲大舞台1000字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居古镇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几乎难遇人。
我独自在古镇走着,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别致的戏台。“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的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么?!”
我猛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些什么。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片嘈杂;邻边儿有个大妈,同样在向外张望,还嗑起了瓜子,一个劲儿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愿地看瓜子壳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脸,吵得不可开交,到处是闹哄哄的一片。
“呛呛呛呛一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了几步,想探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几抹淡淡的妆术,便绘成了一个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跷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了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几十个人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
“喂,孩子你在干什么呢?发什么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骤惊。戏曲声停了,掌声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与梁祝一同“化蝶”了,就连那住大妈吐得一地的瓜子壳都不翼而飞了。
整所园子依旧冷清冷清的,泥泞泥泞的。
惟剩下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百岁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问这里过去干吗用,他说表演越剧;我又问这里现在干吗用,他说这是他们住的地方。
据说,留守下来的除上百岁老人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壮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听戏剧,戏台也成了没用的东西了。
但是无论再残旧、泥泞、冷清……久经岁月的沧桑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戏曲艺术旧时的辉煌。台下现在只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我,在倾听着若隐若现的吟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