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是我们班出了名的调皮的大王,(他什么也做的出)李刚就是我班最有钱的,所以我班的人叫李刚为“阔李”,因为他家里有钱,所以他的所有东西都是名牌,我们班里的人没一样东西好过他的。他俩合起就会变成狼狈为奸的一对家伙。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得到了一支笔。他告诉我们:他的笔是他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国外产的,还是限量版。因此他分外爱惜它。我们班的人也幸灾乐祸的嘲笑李刚,想让他丢进了脸。(因为他平时对谁也没礼貌)“阔李”多次出高价买那同学的笔,但被拒绝了。“阔李”已经忍无可忍了,所一出高价买通张明去偷那同学的笔。
张明终于等到时机——地一节下课做操时,张明装做愁眉苦脸的样子说:“王老师,我——扭着脚了,我——”张明的话被王老师打断,“只要你以后不在调皮,你这次就可以不下去做操。”“谢谢王老师!”张明装做高兴的说。放学后,他们互相交换东西。第二天,那同学发现笔不见了,就告诉老师,老师和他一起想办法。突然,王老师在那同学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终于到语文课了,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那笔对他很重要,如果谁拿了,可以秘密的换给他,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不是坏人。”说完,便像一样上课,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张明回去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钱而偷东西,便去找李刚,李刚也想了想,觉得应该还给他。第二天,那同学又拿回自己心爱的笔。
张明和李刚那天听见的话,恐怕别人以辈子也笔一定明白呢!
广东广州从化市鳌头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曾汉城
第2篇 单雄信和李元霸350字在《说唐》这本书里,宁死不屈的单雄信排在了第18位,我认为论义气的话,他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他宁死不屈,在别人的劝说下,他也没有投降,因为唐公李渊杀死了他的哥哥单道,还因为他是反王王世充的驸马。而尉迟恭跟他相比就差多了,因为最后他投降了秦王李世民。
单雄信的死是宁死不屈的死,而李元霸的死则更富有戏剧性。当他持双锤骑马时,天顿时电闪雷鸣,他就一下子把一只160斤重的擂鼓瓮金锤朝天扔去,还一边大吼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躲避,金锤就直落下来,把李元霸砸死了。电视剧上说是太子李元吉逼他骂天的,但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因为当时只有柴绍一个人在他身边,天放晴后,只有柴绍一个人抚尸大哭。所以我认为电视剧上说的不对。但我想他们拍电视的时候说李元霸是被李元吉设计害死的,大概是为了突出李元吉阴险。
第3篇 霸道的小黄300字我家有两只鹦鹉——小黄和阿彩,小黄特别霸道,阿彩比较文静,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它们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去给小黄和阿彩喂白菜,于是,我拿着一棵大大的白菜叶子就走向了它们俩住的“房子”——一个用铁丝做成的鸟笼子,然后把白菜塞进笼缝里,结果,小黄争先恐后地飞过去,吃得是津津有味,看着它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阿彩看着它吃得那么香,也想过去尝一尝鲜,结果,小黄毫不客气地给了它一脚,阿彩一个踉跄,差点没从杆子上摔下来,而小黄呢?还在自个大口大口地吃着白菜,毫无一点同情心,小黄太霸道了,阿彩太可怜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人可不能像小黄哟!一定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
襄阳市二十中小学部三年级:梁炜
第4篇 我的霸道小弟600字我有一个小弟,他虽然只有两岁半,但是却很霸道。因此,我总是叫他“小霸王”。
有一天,妈妈做了点小白菜粉丝氽,肉丸汤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汤的味道,可是弟弟却狼吞虎咽的吃着不一会儿,菜叶粉丝就全部被他一扫而光了。只剩下了一碗汤。弟弟看到我还在喝汤,于是就过来要强,我不给他,他便坐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哭。嘴里还不停的喊着∶“我就要你那碗,你给我,给我嘛…”
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在厨房狠狠地等了我一眼,并大声的训斥我∶“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连个小孩子都不让这点呢呀,只见他从厨房走出来,抢过我那碗汤,就给弟弟了,弟弟朝我做了一个鬼脸,便得意的喝了起来,我很生气只是简简单单的吃了几口饭。
记得还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不知什么时候,弟弟这个调皮鬼又悄悄地跑到我后面,一下子就把我笔袋抢走了,还连声说我要我要,这是爸爸送我的生日礼物怎么能给他呢?我左说好话,右说好话,可他就是不给我,看来我只能先礼后兵了,于是我趁她不注意,一下子就把笔袋抢回来了‘弟弟便坐在地上打鬼’大喊;我要、只是妈妈便从屋里走出来,点着我的脑门说;你瞧瞧你都那么大了,怎么还比知道让着弟弟点,一点当街的材料都没有。
我便很委屈地说;是他先抢我笔袋的,你不但不向着我,反倒还护着他。”可是妈妈根本没有理我,又对小弟弟说,我的心肝小宝贝,不要他那破笔袋,明天妈妈带你买个新的去,比他那好十万八千倍。”
这就是我那个霸道的小弟弟。
化工四小四年级:刘昭迪
第5篇 霸道1200字老早就听说,我们东北人是很霸道的。甚至有说法,中国人最霸道的是东北人。东北人最霸道的是齐市人,但作为一个原装的齐市人,我要说,中国最霸道的也许是东北人,东北人最霸道的也许是齐市人,但齐市人最霸道的一定是私立老师,所以中国最霸道的是齐市人的私立老师。
书读的越多就越发现,“全面发展”其实是一句很混蛋的口号,因为我们可爱的教育体制要求我们在高中分出文理。注定“全面发展”只限于理论上的高调。
老师有时是一种很炼嗓子的职业,面对茫然的学生,常常是学校指示不离本,高调口号不离口,一但有人胆敢无视其存在,马上魔音穿脑狮子吼,恐怕狮王谢逊也望音莫及,而不同的是前者不过借此内心空虚与本质的无知。用独特方式进行威慑,这方式就叫霸道,不过上天似乎赐给每位老师一好嗓子,在巨吼后,凭借良好的耐心。将每一句话在一天内说上十几次,而且坚持几周或更久,是你明白闻风丧胆是怎么回事,就是这么霸道。
霸道的老师讲起课来,倒可以很放松,甚至不必花太长时间备课,完全可以在课前如同小学生语习一样走马观花的粗阅一下,以示其专业,其实这样老师是很强的,首先要有良好的素质随机应变,其次在学生指漏洞时保持平静,要表现出李宁的品牌―――“一切皆有可能”,在有学生不满时,鄙视一下,让学生知道。“我的地盘我说的算”,为了维护其权威与霸道的特权,时不时提醒一下,这是私立学校,所以可以“不走寻常路”。
最后,在讲课时,保持不停顿那怕是一个意思也要换几种方法说。为了证明博学。在45分钟课,可以用30分讲作者生平,不怕有错,不怕不准,就算是幼儿园都知道的也要讲一下。再有10讲内容。还有5分钟,你好我好大家好。万一有自己不清楚的内容,就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一带而过,一节课完全发挥,随感觉走,决不许有人看教参与老师较真。哼哼,我们东北就是霸道。
一节课下来,不论你多认真,只要看一看习题,有多么茫然无知(以茫然的表情面对习题,发现自己很无知)再看看老师,手中那着答案册口若悬河。嗨霸道的巨学鸿儒。
老师总是强调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其实老师也是可以古国神游的。神游时偶尔讲一下与问题无关的答案,或是明明讲错也从另一边讲回来,颇显出可怕的幽默。
这就是我们私立的霸道的老师,写到这突然想起了一句很老的古语。“为人师表”。古话终是古话,现代人很少能理解,而我很愉快的说我们老师了解,因为古人写文是由右向左的,所以,古话真正的解法是表师人为,既然如此,谁说,老师不可以如此霸道。
用这么霸道的方法,我想明白了一句很久前老师的话“不要感性的看问题”原来老师想说:不要性感的看问题……
霸道,我们老师就是霸道,霸道多了就成了气候,便叫霸气,放屁也是以气体形式存在的。
第6篇 李白《赠钱征君少阳》500字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犹可帝王师。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象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吴小林)
第7篇 李白《蜀道难》500字李白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阎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