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有一首歌叫《我还是个孩子》,午后静听,浅浅哼唱,心生感慨,不觉自嘲,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文艺范了。“我还能孩子多久,我的力量不够,头发还没长长,时间就要带我走》”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旋律,果然只有曾轶可的娃娃音唱起来最合适不过。
我已经听了不止一次有小孩子喊我“阿姨”了。他仰起天真的脸,轻轻的唤了声“阿姨”。如果是熟悉的朋友这样对我说,我会认为是开玩笑,然后厉声喝道:滚!但是偏偏是这样的小孩子,他们不会说谎,不会开玩笑,没有人会对一个这样可爱无知的小孩说:“滚”。于是我强颜欢笑,视线匆匆瞥过那个孩子,立刻转向远方,或者干脆转身走掉。
又想起一首歌,牛奶咖啡的《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也突然间明白未来的路不平坦,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
越长大,越害怕长大,越明白,越不想明白。
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我要玩一天的玩具,把所有课业都忘掉,没有人会让一个孩子去考试,没有人会告诉我将来社会的竞争力有多大,没有人会摆着一张脸严肃的对我说:“你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是个废柴。”当我画了一幅不知所云的话,也会有人称赞我。当我伤心时就大哭,当我委屈时就大喊,想笑就笑,不想笑就不想笑。整个世界都会包容我。
当我回过神来,就会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凭什么整个世界都会包容你,你以为你是谁。这个可笑荒诞的假设,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
Mp3频谱不断跳动,时快时慢,窗外树枝随风摇曳,不疾不徐。之前读一篇作文,读到一个哲学界永恒的问题“我是谁?”原来这个就是哲学界永恒的问题啊。我听着音乐,眯着眼睛看向窗外,好不安详,贝齿轻启,嘴角微扬:“我还是个孩子。”我说的很小声生怕别人听见,被人笑话了去。
怎么了,果然还是心虚了。
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我们怎么了,长大了人生不该懂得虚假。累了倦了乏了,身上的干劲活力被时间这把锉刀一点点磨光,痛了也不可以喊吗?困了也不可以睡吗?
但是又有什么熬不过呢,大不了唱首歌。
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附中高一:七王妃
第2篇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600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它给我铺起了成长的道路。书,像一对展翅高飞的翅膀,让我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书,又像鱼鳍,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了。我爱读书,我爱读童话故事书。那一篇篇童话故事,为我敞开一扇幻想之门,让我在里面尽情地畅想、遨游。我爱读各类名着,那意外得到惊喜的丑小鸭,那爱观察动植物的达尔文,那机灵的孙悟空。那勇敢的宋江,那淘气的汤姆等人物,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爱读百科全书,它让我知道了人类的诞生,机器的结构和那神奇的小动物。我常常坐在书桌前看上半天书,那真是一种享受。
一天下午,妈妈让我洗澡。“哎,又要洗澡。”我在爸爸的逼迫下,极不情愿的走进了厕所,一屁股坐在了马桶上。“哎,真烦人。”我又在叹气了,便随手拿起一本在架子上的童话故事,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渐渐地我被那爱藏宝的小兔子和馋嘴的土坡鼠带进了他们的世界,心态也慢慢的缓和下来。不知不觉时间老爷爷已从我身旁飞快的走过。“咚”的一声,不知谁一把推开了门,说到:“洗澡了吗?怎么又在看书呀!眼睛还了怎么办?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洗澡,我们都该吃晚饭了。”妈妈嘭的一声关上了门。“妈妈准是又生气了。”我小声嘀咕着。我十分犹豫,一会儿把书合上,一会儿又把书打开,一个个疑问在我心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还是肚子要紧。”我心想。便恋恋不舍的放下书,去吃晚饭了。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应该多读好书,和书交朋友。书让我学会了勇敢、善良、谦虚。让我更加聪明、充实、快乐!
四年级:宋京舟
第3篇 我还是个孩子550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从婴儿期的0-1岁到青春期的12-23岁都是生长发育期,也可以说这个年龄的人都还是个小孩子。我今年整整13岁了,但,我仍是个孩子呀!
那天,我放学回到家,一进门连口水都顾不得喝,就直奔写字台,不一会儿便埋头苦干起来——写家庭作业。今天的作业比往常要多得多,我一刻也没停息。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完成了其中的一丁点儿,急得我饭都没吃好,只是匆匆地扒了两口饭,就又赶去写我那好似写不完的作业了。
作业不仅仅是量多,更多的是课外拓展题,需要我们去翻阅资料,就这样,很快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渐渐过去了,“加油,就快写完了”我揉着模糊的眼睛,一直在心里鼓励着自己,一页页地写了下去……
终于,在钟敲响了十声之时,我把笔往桌子上一扔,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啊!终于完成了,可以休息了!”
今天可谓是我一年中最倒霉的一天了。不巧,妈妈进来了,说:“作业做完了,就去做我的卷子吧!”哎,本想已经很晚了,就不用再做她的作页了!但妈妈的“圣旨”不能违,只好硬打起精神去写。
好不容易忙到了十一点多,我揉着酸痛的手,关上了灯,心烦意乱地想:唉,大量的作业每天压着我们,可我们还是个孩子呀!什么时候,我们的学习才能少一些负担呢?
中华初一:王照坤
第4篇 我还是个孩子300字其实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的孩子内心是最悲伤的。
在众人面前,他们总是一幅乐呵呵的表情,似乎永远不知道还有悲伤这个词,可每当一个人的时候,他们脸上忧郁的表情是最令人心疼的,那么的坚毅。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用欢笑对待他人,用悲伤面对自己。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后天形成的呢,谁也不知道。
也许是在他人面前用尽了欢笑,独自一人时就只剩下悲伤。
也许是只有独自一人静静时才会静静想起那些埋藏在欢乐下的悲伤吧。
然后整个人就变得很悲伤。
当然,人们不会看见他们的悲伤的。
他们给人们的感觉总是一幅幸灾乐祸的,不懂事的样子,脸上总是带着不同种类的笑。
不管傻笑,微笑,还是大笑。
我看见了,看见了他们的悲伤。
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第5篇 我还是个孩子600字很讨厌系鞋带,但我却又一直钟爱于有鞋带的运动鞋,很矛盾吧!实际上,只有在鞋被洗后穿它的第一次,我会去笨拙地在鞋上折腾出一朵野花,后来,在老妈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我仍旧一意孤行地把两只脚敏捷地挤进鞋里。因此,那群鞋总是抱怨遇到我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悲哀。穿完鞋,喜欢和妈妈东拉西扯几句,而她却怕我迟到,总是一边敷衍我,一边把我往外轰。我不满地抱怨道:“嘿,哪有妈妈把女儿往外轰的道理呀,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之后,下意识地瞅一眼手表,惊得扔下一句“再见”转身就跑。在这个时间,街上的人经常会看到一个手持IC卡,背着绿色书包的女孩甩开步子和秒针赛跑。虽然会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坐在车上大口地喘气,我却从不吸取教训,依旧大胆地去赶七点的车。
我落寞地走出考场,失神般行走在校园中,头脑中只剩下漂白后的空荡。同学Q追上我,问我政治有道题该怎么答,我望着她,努力地回忆,可我的心早已被数学考试攫走了,迟钝的大脑做不出任何判断,我喃喃地重复着她的问题,Q焦急地望着我,我却无法给出答案,甚至,都有点怀疑我到底有没有做这道题。我感到一阵晕旋,大口地呼吸,然而浑浊的世界给我的只有浑浊的空气。我无法接受自己数学考试的后两题可能错了的推断,那可足足24分呢!我机械地上了车,快到家时,我才清醒过来,突然发现自己还是那样脆弱,受不了任何打击。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害怕迟到而总与它擦肩而过的孩子,一个明明不坚强,却总倔强地不让眼泪滑下的孩子!
第6篇 我还是个孩子800字我还是个孩子,不需要你们大多的修改。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爱童话的孩子。我就不相信全世界有哪条法律规定十几岁的孩子不可以放风筝!又有那条规定十几岁的孩子不可以看动画片?不管别人说我“幼稚”也好说我“长不大”也罢。我还是喜欢看动画片,也会有一点喜欢那个爱的死去活来的泡沫剧。我喜欢的结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不要人鱼公主变成泡沫飞走。因为一个孩子希望没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
我还是个孩子,喜欢幻想的孩子。我喜欢静静的趴在窗台上,做着遥不可及的梦;或许一千零一夜以后我这只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或许在我过生日内天下场慢是棒棒糖、布娃娃、旺仔牛奶糖和旺仔牛奶的梦幻雨;或许明天学校会突然通知从今天开始再也不会考试……也许这些幻想会被别人看做“白日梦”,但他们不知道我在梦里笑的非常甜。我喜欢坐在秋千上,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梦想,尽管我知道那很远很远,尽管我知道那滑梯已不属于我……只有什么不可能呢,因为我是个孩子。
我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快乐的孩子。和小鑫一起出去玩时,我开心了,我会毫无顾忌的对着天空大笑,让阳光满满的装进我的心房。难过时我会不顾小鑫怎样的哄我,我会哭个惊天动地,然后回到家美美的睡上一觉,醒来就会把所有的不开心忘掉。我就是这样一个快快乐乐的疯丫头,不需要掩饰,让温暖的阳光照遍全身。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任性的孩子。总喜欢和大人们顶嘴,即使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有点理亏了,但还是会本着坚持到底的原则尽力狡辩。大人们有什么了不起?对我指指点点的其实对我指点也是好的但请不要指指点点,满了18岁了又怎样?不就是多了一些大道理了么?就可以指指点点的,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他们失去了的是孩子的天真与快乐相反变成了勾心斗角。
时间已经在我的树桩上画了十五个年轮,我也不是从前的小树苗,不需要过度的修剪,我多想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可以开胸大笑,可以肆无忌惮的哭。
End
黑龙江大庆萨尔图区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校初二:航航~
第7篇 我还是个小孩子800字我曾有一个和这个花季年龄一样美丽的梦:在父母眼中是个成熟、独立的人。像美国那样。
但,梦终究是梦,转瞬便成了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卷我向父母撒娇的图画。
这个幻想的转折都开始于那件事。
仍不能忘得掉,那天漫天的大雪,整座城市都被覆上了一层雪毯,使城市瞬间显得慵懒了许多,尽管雪毯已被车轧得如凝脂般润滑,却还是那一般懒散的样子。
数不清骑着脚踏车的孩子在我高高扬起的颔下摔倒、站起……我却仍大步流星迈着步子走着,眼里闪着一种不知名的光亮。
然而,这却并不是我考虑周全的结果。
那天早上,我也不顾及父母的劝说与喊叫,毅然踏上了脚踏车。那刻,我有了“美国”的感觉,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掠过心头。激荡的目光却又偏偏掠过车把上的绒线手套,梦幻般的想起了几月前的场景:妈妈领着我去姥姥家串门,寒冬腊月啊,还是如今这派景象。我和妈妈的手都好凉、好凉……姥姥对姥爷说:“去给孩子买副手套!”姥爷便踏上脚踏车渐渐在雪的帷幕中隐了去,不一会儿,又在“帷幕”中驶了出来。帽檐上沾了少许雪花。他却从大衣中掏出手套递给母亲。母亲连忙给我戴上,却发现有两副手套。母亲便埋怨外公浪费,说是别太惯我。谁知外婆却大叫:“死丫头,长大了是吧,我们不是你父母了是吧,你在我们跟前是家长了是吧!这手套是……
“是啊!我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个孩子啊!”坐在脚踏车上的我幡然醒悟。父母永远是父母,即便成了祖父祖母;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便是了爸爸妈妈。
老天啊!在大雪中坐在车座上的我,你是否还在当做一幅图景保存?同样的冬天,同样的大雪,那是一幅青春的画卷!请记住我离开车子的那瞬,我又选择了同样的角色——父母的“孩子”,当父母的小孩子。
每当再看到那些在“脂粉盒”中正挣扎着的少年时,我总会深切地感悟道:我还是个孩子,一个小孩子。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姜雪
第8篇 我还是个孩子1200字
小学生写“撒谎作文”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639人参加,其中51。0%是“80后”,32。5%是“70后”),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也曾经编过作文,只有10。8%的人明确表示没有,还有5。9%的人表示“不记得了”。清华大学肖鹰教授认为,作文教育最大问题是不把诚实、诚信作为社会教育的起点,而把作文变成一个技巧和工具。(5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如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撒谎作文”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我”为主体去描写善良、英勇、正义的场景或故事。举个例子,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危机时刻》的作文,结果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有26个同学承认是自己编造的。习作后,班上多半的孩子一时间成了智斗歹徒的小英雄。在这些“撒谎作文”的故事里,“我”成为英雄、成为救死扶伤的道德名士,但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写作中,这样的故事都是缺乏逻辑与真实感的。试问,是什么将中小学生推上道德英雄的舞台?这种被逼创造出来的“正义价值”又能否教育好学生?
韩寒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这话不无道理,学生在应试作文中难以获得充分的自由空间,自由写作不仅得不到教育制度的认可,反而会被分数大棒打压。由此,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被迫走上撒谎之路,为自己编造出不切实际的英雄形象,抑或假歌颂、假赞扬,来展示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以赢得更高的作文分数。这样荒谬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们是残酷的,而对于整个民族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一篇作文,老师总要求同样的套路,用什么修辞、引用什么名言、表达什么观点,甚至分几个段落都是规定好的,学生根本施展不开。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可能固化,并会感知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事实也证明,“不听话”的作文往往会在应试中撞得头破血流。每年各地公布的一些0分作文,时常引起民众的感叹与惋惜,一些具有极强思辨能力的文章,不少由于不符合应试作文的“潜规则”而“落马”,“斗胆”写作的考生也为真实、个性的表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中小学生写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去表达、去交流、去寻求文化的美感,为何要将这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标准化、内容规定化,还要加上“价值正确”的道德大棒?标准化的写作,兴许能造出10万件好人好事,能提炼出无穷的人生哲理。但难以展现的是,作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感情、会表达的现实存在的人。“撒谎作文”的背后,是中小学学生日益狭窄化的书面表达空间。也许,我们不可能奢求每个孩子的作文中都不藏掖谎言,但希望他们的表达权利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文字少受束缚。
绥林一中六年级: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