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依稀下着小雨,落在已积水洼中泛起一圈圈涟漪,翅膀微湿的鸟儿在那新枝粗发的地方争相讨论着这场雨的婉转和那沾染着晶莹令人心动的嫩叶。
人的心思也随着不断飘絮,有一个倔强的女孩倚着墙坐在楼顶上,由着那细雨不断的打在她的脸上,时不时的揉揉那已经模糊的双眼,嘴里哼着小调,手盘弄着那愈发惹人喜爱的爬山虎,头发也在和风们玩耍着,她沉静在那舒心的环境中,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如今的顶楼却高不可攀,过去是多么令人怀恋!
现在和顶楼只有一门之隔,却又怎么也不能穿越,或许只有当不再拥有的时候才会想起;在不再拥有才会怀恋;在不再拥有才会去想拥有,人总是不能早早的意识自己该珍惜什么?该放弃什么?什么值得拥有?什么值得忘记?或许只有这样才是人吧?才会构成那包含着辛酸苦辣的生活!
从现在开始我该学会如何去珍惜那些属于我的东西,不让它在我的手中无声无息的溜走,就如那我爱的顶楼和落叶。
第2篇 烟雨楼500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记忆的风筝高飞在思想的边缘,沉睡的灵魂等待着被召唤,尘封的往昔是岁月在时间流逝后的沉淀。而漂浮的风筝牵着我的心,时间在沉思中放慢了匆匆的步履,直到没有声响,直到内心痉挛。
当身体在时光里穿行,瑟瑟的冷风从背后入侵,抽周了我的脊髓。在光的影子里,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孤单的身影,想一个呜咽而幽怨的幽灵,双手反抱着疼痛的脊梁,在春夜的苍穹上飞翔,愈飞愈高。
记忆的边缘,个着遗忘,抑或选择遗忘。假如碧蓝与坚守无关,我会在蓝天下淡泊;如果我的承诺与永远相悖,那么,用我的孤寂偿还你的眼泪。
翠樽未竭,凭段云留取,西楼残月。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相思离别更添思绪,往事如烟,稍纵即逝。所谓等待,不过把思念锁在记忆的楼阁。几樽清酒,饮成满肠忧伤。独倚栏栅,望断云边天涯。焚香燃烛,等燕归来,无言酸楚相思泪,点点滴滴点滴至天明。恨旧愁新,只恐花落人亡不相识。
只恐双溪榨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雾锁楼台,烟笼寒沙。聚散苦匆匆,唯别而已。花落花开,雁去雁来,草长莺飞,云卷云舒。旧梦才了,新梦又续。思念让梦越演越甜,也愈来愈空虚。梦,终归是梦,醒来后我还是一个人,冷冷清清,就此无眠。
第3篇 雨夜中的星辰150字浩瀚的夜空,一片寥寂。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橘黄色的灯光照亮,被阴霾覆盖的地。
雨停了,夜空依旧昏暗,却不孤寂。
零零散散的星星,拼了命的让自己散发光芒。
我想,它们只是为了默默地陪伴着夜,不让它孤单。
即使被雨狠狠地拍打,也要忍着疼痛陪着孤独的夜。
广东东莞阳光四小六年级:阳光下青涩少年
第4篇 却忆红楼半夜灯1500字芳华暗投,流年偷渡。我之年岁,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兜兜转转若干年,青丝已然熬成白发,在惶惶然渡过那个粗糙饥饿的年代后,于尘埃落定之际,枕边躺着的,还是那本《红楼梦》。
??少时读书,一位老先生问:可曾读过红楼否?我诚惶诚恐地答,读了。老先生颔首而笑,说,好!读过红楼的孩子,长大后自有其灵窍!
??顿时诧异。
??依稀记得民间有说法,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
??老先生已年届八十,读私塾出身,颇写得一手了得文章。他的话,让我惶惑了好久。倒不敢断定自己是否灵窍先开,只是不解,老先生何以这般看重脂粉气极重的红楼。况以世人的眼光看来,堂堂一七尺男儿,不是更该去读什么《三国》、《水浒》的么?
??久思不得解,书却还是一路看将下来。我是那个年代的好学生,听话,懂事,有的只是牛一般的倔强和遵从。初读红楼,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是觉得书中花花绿绿你唱罢来我登场的煞是热闹好看,便把它当做是午后的消遣。依稀记得时值盛夏,为避蚊虫,我放下帐子,于帐内悬一煤油灯,就着昏黄黯淡的灯光一页一页细细翻读,一读就是一宿。
??这无疑是那个精神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最奢侈的享受。也喜欢躲在冬夜暖暖的被窝里,听没有正式上过学的外婆,操着一口吴侬软语,从三生石畔通灵石头讲起,再到绛珠仙子还泪,一路娓娓道来,或神秘悱恻,或喜上眉梢,我小小的喜怒哀乐亦随之跌宕起伏,听罢后澎湃的心潮久不得息止。到了能通读红楼的光景,发现母亲爱背诵的《葬花词》竟与原文一字不差。而那些常来家里走动的被我唤作阿姨、姑姑的女子,随口说起一个宝哥哥林妹妹,亦像在闲话自己熟识的人。在那悠长悠长充满各种灾难的年代,外婆、母亲和我熟悉的那些女人们,都经受了难以述说的痛苦磨难,但在我的印象中,她们还总能保持一颗细腻单纯的心灵,一种清远宁静的人生姿态,这该是红楼的福泽。
??上了初中,日渐懂事,红楼故事亦逐渐烂熟于心。彼时心思渐多,因着便发现无数的迷团。比如:
??何以宝玉和金钏儿嬉闹几句就被王夫人斥骂,而她明知宝玉和袭人的关系后却还将袭人许配给宝玉?
??何以金钏儿仅听了王夫人一句斥骂就投井自杀?
??何以黛玉常哭?
??何以人言宝钗势利可她的诗词却又大隐隐于世,而黛玉被视为超脱,可在元春省亲时写下的诗却如此谄媚?
??一个一个的谜团,诱我一遍一遍的读,一次一次的探索。我甚爱理科,善解难题。这种不得答案不罢休的钉子精神同样在读红楼时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苦苦思索后得出了自己的满意的解答,小小的心甚为自得。
??随着年岁渐渐涨,读《红》的步子渐深,在渡过了浅尝辄止、望文生义的阶段后我开始发现,红楼梦绝不若其他的言情小说,并非“才子佳人相爱,然好事多磨,竟遭遇小人拨乱”的老套。曹雪芹关注的是整个社会,是那个社会模式给民族带来的悲哀。写一个事件容易,写一桩风月一份心情的亦大有人在,而《红楼梦》何以千百年来风采渐盛,不光因它的残篇,更因它写绝了一个朝代,一个社会,一种深入民族骨髓的特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中,当所有精英都去钻研《姬子》: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还谈甚么发展进步。
??故,男儿读红楼,当!这是《红楼梦》逐渐给我的丰富思想。虽不若女子般有颗七窍玲珑心,但人情世故逐渐练达之时,我终于悟出了少时老先生“长大后自有其灵窍”说法背后的深意和理据。红楼书一本,千年一叹间使我们在混浊的喧嚣的世俗之外,拥有了一个细腻诗意的栖所,或许,在一种感性敏感的天性本能中,我何其有幸地窥探到了一个独立的、智慧的、不同于男性的精神世界,由此而能对人世间保持更多的爱与悲悯、宽容与忍耐。
??一笔一墨一心一就,灵魂促就。红楼梦的旖旎远不止那些谜团深深。从首页翻到尾页,它已不仅仅是一个空灵剔透的艺术品,欣赏它要有闲情,品味它要有逸趣,解析它更要有深厚的功底和长年累月浸淫其中的痴情。社会上读者和专家的评论探究日渐风生水起,历史的思维开始有血有肉,一如红楼的丰姿,行的淡定,行的理所当然。
??花妖狐媚,红袖添香。妻在身边娴静地织毛衣。窗外走入一些微茫的风,翻动书页,弥漫开淡淡的煤油烟味。
??糯软而又绵长的,让人想起惊蛰的雨,带着烟,带着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