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失误
●审题大意,答非所问。
我们在中考阅卷时常常会见到各种跟正确答案相去甚远的表述,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考生不重视审题。事实早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不重视审题,将受到惨重的损失。如2008年贵州贵阳市中考20题第(2)小题:作者主要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题干明明问的是“哪一种写作手法”,你只须写出“拟人手法”即可,有的同学却下笔百言,仍不着边际。
●抓不住关键词。
有的同学对试题语言的表述缺乏应有的敏感,往往抓不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导致答题失误。如2008年山东青岛市中考第16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人们利用哪些方面来预报雪崩。不少考生就因粗心大意,忽略了题目中的“些”字,只答了一种方法,因而丢了分。
●无视字数要求。
有的题干对答题的字数有明确要求,如“请将答案控制在10字以内”“答案不超过15字”等。在紧张的考场上,有的同学对这类明明白白的要求往往视而不见,答题字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字数。这样,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或许你的答案是对的,但仍得扣去一定的分数。
应对策略
●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题干往往暗示命题意图,揭示解题方向,提示答题范围。因此,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审清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才能保证我们的答题思路正确。
审清题目与要求是正确答题的第一步|
原题回放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县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我封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1〇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12〇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13〇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14〇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1輳〇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第1〇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答题指导
1.这一文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能准确理解“那颗蛀牙”比喻的内容,之后就可顺理成章地分析这一标题的深刻含义了。参考答案:“那颗蛀牙”比喻主人公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这一标题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
2.该题是一道情节梳理题,在准确概括基本情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表述时若能与给出的句子结构相似,就更为理想了。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学),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3.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每道小题的解答,都应联系全文,联系上下文。参考答案:(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2)褒词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之意。
4.有些情节,孤立地看,似乎可有可无,但联系全文,它或许会有重要的意义。本题所考查的这一情节是下文故事发展的转机,读懂了全文,便不难作出回答。参考答案: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5.题干的关键词有二,一是“寓意深刻”,一是“警示意义”。我们的简析,应扣住这两个关键词来展开,否则,就偏离了题意。示例:该文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审题训练
能力提升演练
(一)北极会有战争危险吗?
汪嘉波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冲突是否会导致冷战格局重新出现?当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世界有理由为此深感忧虑和不安之际,一些西方媒体则从不断加快的北极争权脚步中看到了世界面临的更大危险。观察家们认为,随着全球变暖速度的加快,北极的资源和通道意义凸显,北极争夺也将随之跨入必将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军事冲突阶段。
人们知道北极在融化,但人们并没有预想到北极冰山的融化速度如此之快。据报道,就在前不久,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地区,一片面积与纽约曼哈顿岛相近的巨大冰原已经从艾斯米尔岛上脱裂下来。对极地科学家而言,这无疑是骇人听闻的事件,因为它明显证实北极融化的速度正在急剧加快。对国际局势观察家来说,这同样是骇人听闻的事件,因为它意味着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和俄罗斯这5个北极周边国家就北极土地、水域归属权的斗争很快会从口头争吵进入到真刀真枪阶段。北极争夺战即将打响的惊呼并非杞人忧天。
首先,北极蕴藏着丰厚的能源资源。据报道,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四分之一,而且该地区拥有大量煤炭、金刚石、金、铀等矿藏资源和丰富的水产资源。随着北极冰山融化速度的加快,这些能源资源的开采方式将变得极为简单。可以看出,仅从能源战略价值的层面考虑,北极的诱惑就足以让某些政治势力敢于冒险。其次,北冰洋通航的战略价值将在北极融化后浮出水面。北极通航的可能性正随着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而增添。一些极地科学家预测,北冰洋冰川融化速度目前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北极的大门正在打开。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通道”将增加夏季通航时间,并可能在几十年后进入“四季无阻的贯通状态”。这是一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商业水道,更是一条军事色彩浓厚的战略航线。由于北极归属问题从古至今没有定论,北极的局势就变得十分危险。在目前情况下,北极局势难以控制,完全可能出现军事冲突,并引发更大的国际灾变。尽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5国已就北极归属问题签署了一份文件,但分析家们认为,它完全是靠不住的,根本无法阻挡一些国家瓜分北极的利剑。
是的,北极正在使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超级军事强国处于直接的领土争夺状态。从冷战时代起到今天,世界从未面临如此严重的危险局面。前不久有消息说,为与俄罗斯争夺北极,美国和加拿大已决定建立新的联盟,从而联手对付来自俄罗斯的挑战。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美加合作已进入联合行动阶段。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则透露,美国军方对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弱势地位深感不安,正在积极筹划扩展美军在北极地区的军事空间。美国今夏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代号为“北方边陲-2008”的诸兵种大规模联合演习十分引人注目,一些分析家认为,从演习的规模和科目上可以看出,它肯定与日趋激烈的北极争夺战有关。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9月15日)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该怎样理解?
①北冰洋通航的战略价值将在北极融化后浮出水面。
②尽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5国已就北极归属问题签署了一份文件,但分析家们认为,它完全是靠不住的,根本无法阻挡一些国家瓜分北极的利剑。
【答题提示】理解文中关键词语,不能望文生义,而应结合上下文。本题中的加点词,我们应答出它在句中的比喻义。
2.北极会有战争危险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题提示】读议论性文章,首先得准确把握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有的文题即揭示了观点,更多的则在文章开头提出。本文就属于后一种。我们可通过对第1、2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概括,得出结论。
3.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得出的?
【答题提示】本题考论证,即作者如何得出那样的观点,考查我们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4.本文最后一自然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提示】如果前面的论述着眼于分析,那么本文的末段则是摆出现状。摆出这一现状,给人一种箭在弦上的感觉。
(二)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流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晴。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为“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火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的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垿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有改动)
1.“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请简要概括作者钟爱清池的原因。
【答题提示】完成现代文阅读,应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意识,有些题的答案我们完全可以从文本中摘出,就像本题。
2.作者是如何写出“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的?
【答题提示】本题要在“如何写出”即写法上做文章,先找出写“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的语段,重点是第三段,第四段的第二句也算。然后分析其写作特色。
3.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提示】先找到答题区间第四段,然后结合作者的相关叙述,即可看出作者这一建议的用意。
参考答案:
(一)
1.(1)表现出来。(2)指军事手段。
2.作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北极局势难以控制,完全可能出现军事冲突,并引发更大的国际灾变。
3.随着全球变暖速度的加快,北极的资源和通道意义凸显;它意味着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和俄罗斯这5个北极周边国家就北极土地、水域归属权的斗争很快会从口头争吵进入到真刀真枪阶段。
4.不能删。这段摆出美国加拿大联盟的进程、美国军事演习的规模与科目,从而有力地证明北极争夺战即将打响。可以说,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
1.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
2.(1)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蛐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2)动静结合,静景如夏荷,动景如不时飞来的白蝴蝶和黄蜻蜓。(3)视觉听觉相结合,第三段开头写蝉声、水声,是从听觉着眼,接下来写池水、夏荷等则从视觉着眼。(4)借用古典诗词名句,举例从略。此外,作者也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俗世的喧闹、繁华与清池作对比,写出了清池的美使“我”倾心不已。
3.由更名可窥作者的“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净化的向往。
●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是要求你回答结果的(写出了对象什么特点),有的则是要求你回答过程的(如何写出对象特点),不同的问法,答案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一定得看清楚题干中的关键词。
还有,我们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单数和复数,是“哪些”“各种”,还是“哪个”“一种”或“某种”;注意题干中的疑问代词,是“怎样”还是“什么”,是否问了“为什么”(要求说明理由),然后从中发掘其隐含信息,找到解题的钥匙。
●有些阐述性试题,有字数限制的试题,不妨先打一草稿。
为了确保答案的万无一失,所有答案最好先打好草稿,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再结合题干的要求修改完善,若有字数限制的要算好字数,待尽善尽美后誊写到试卷上。如果时间紧张,也最好能先打个简单的腹稿,这比下笔就写还是要保险得多。
第2篇 我与500字2010年辽宁宽甸中考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文题一: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题目:我与________
文题二:迷茫时,我们不再等待,张开双臂,去拥抱那柳暗花明的未来;逆境时,我们不再等待,竭力寻求,去迎接那黎明的曙光;成功时,我们不再等待,再接再厉,去夺取那新的辉煌……请以“不再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文体不限,600字左右。(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3.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
自训题之一
49年前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青年雷锋;49年后的今天,又新生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当代雷锋”郭明义。虽然,时代不同了、任务不同了、年龄不同了、目的不同了,但是,其性质、精神、目标、作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然而,社会上总有一股暗流,认为“雷锋的革命精神早已过时了,艰苦朴素的一套也没必要了,做点小小的好人好事太没意思了”。对这种现况,你有什么想法,请用新世纪、新时代的理念,来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过程:今日的“改革开放”时代,经济富裕了,生活改善了,科技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因此,“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内涵,也相对提升了。“雷锋精神”,她应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国度的“神州之魂、民族之灵”;她更是我们每个人处事做人的“人性标杆、人文准则”。用“雷锋精神”,雕塑自己的“大爱素养、无私美德”;用“雷锋精神”,践行个人的“廉洁奉公、敬业尽职”;用“雷锋精神”,锻造本我的“爱国为民、奉献努力”;用“雷锋精神”,成就人间的“尊严生活、幸福指数”。为建设和实现强国的伟大宏愿,我们都要把“雷锋精神”,流入血液、纳入骨髓、灌入心田,时时事事、处处地地,学习汲取、承传发扬。所以,“雷锋精神”是永不过时、永恒长存的!
自训题之二
钱钟书曾对电影《围城》作出三条要求:(1)不题影片字名;(2)不出个人形象;(3)不参加影片开幕式。他的夫人杨绛先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三点指示:(1)不许媒体炒作;(2)不要参与评奖;(3)不断指出自己作品中的缺点。这一对大师级的文学伉俪,真是“无私无欲、谦逊严谨”到了极致。然而,在当前“急功近利、物欲横流、钱财至上”的社会现象中,在那些“生为财杰、死做金鬼”追私逐利的蠢人身上,卑劣表现形层出不穷、丑恶之态可笑至极。请你对这种现象,作一评说。
审题过程:妄图“一夜成名、急于爆红”的丑陋现象,在当今的社会里,越演越烈、越炒越奇!那些“手段的恶庸、行为的下流”,简直到了令人“不堪耳目、不耻于口”的地步了!什么良心道德、什么自尊人格,在这些丑陋者的眼里,都分文不值、无稽之谈。只要能丑名传扬、遗臭百年,什么肮脏之事,都可以做得出来。现实中的“脱星、黑球、造假、吸毒、杀人、贪财、破相、逃税、豪赌、卖淫、诈骗”等等,大凡是不要脸面的丑事,还大言不惭地我行我素。这些卑劣者啊,请你们想想钱钟书夫妇的言行,再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知你们会又有什么新的感触?
自训题之三
高校的自主考试,今年是搞得热火朝天,外地生是“飞来飞去”,本地生是“奔这奔那”,弄得家长、学生、老师、学校、考官、社会,手忙脚乱、精疲力竭。更有甚者,各校之间为了“夺生源、抢时差、出难题”,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自小平同志提倡恢复高考至今,已经走过了33个春秋了。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对其作出“客观、公正、恰当”的评价,这是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要严肃认真诀断的课题。大家都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要草率处置。因为,绝对的肯定与否定一种事理,都是不辩证、唯物的。再说,高考形式的好坏,它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千年万代大计问题。对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合情合理地说说。
审题过程: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用“两分法”来加以分析。首先,目前的高考,其“利大于弊”,未来尚难预料。那么,我们又怎样去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的高考体制呢?这正是当前人们必须好好审视、细细研究的重要课题。应取的态度是: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草率行事,而是有条有理、合情合理地分析、总结、归纳、变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主导之下,选择有关高等院校稳妥试验,并且不断修改、变化、提高,让考试的选拔形式、检测内容、录取手段、改革步骤,越来越符合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高考育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协作力、抗挫力、艰苦力”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时代精英!
第4篇 中考作文审视题意很重要1000字中考在即,考生们对语文卷的作文试题总是特别关注,为有助于学生应对作文试题时发挥出最佳水平,在此提一些建议。
接过试卷,首先宜将作文试题浏览一遍。这一瞥不过若干秒钟,却往往能闪现瞬间的思维活动,在心里留下印象。待到回过头来准备应对时就不会感到陌生,更加不会发懵、发慌。要知道,情绪对于文思的发挥不是激励,便是抑制。
待到正式作文时,首要一环是仔细审视题意,也就说要弄清楚试题要求你表达什么,以及用什么形式表达。在这个问题上要舍得花些时间,决不要以为抓紧时间就是赶快下笔。有时候匆匆下笔,到头来越写越疑惑,重起炉灶时间已经不允许,最后只能带着某种忐忑的心情结尾,其收效自然不会理想。也有一种可能是自己一路写去,始终并未觉察领会题意有所偏颇,但是终究还是逃不过评卷人员的眼睛,结果成绩就自然短了一截,实是可惜。
以2008年上海卷中考作文题《我眼中的色彩》为例,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初看很虚幻,一下子抓不到实处。近些年来各类中、高考作文题,在文字上玩了些花样,弄得一些人大呼其难。其实并不然,这类命题一般都属记叙性文体,只要仔细审题,便会发现不是要求写人,就是要求记事。
就如《我眼中的色彩》,意思是我眼睛看到的色彩,中心词是色彩。于是你可以写马路上人们服饰的色彩、高楼大厦的色彩等等,这样当然也能写就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描写景色的记叙文。然而这样的文章难度较大,大约也不会是命题者的初衷。所以应当取色彩的引申意义,即有色有彩的人物,有色有彩的事件,有色有彩的社会生活。所以应对这道试题,其实就是写一篇或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不过应当注意,试题中的色彩,是命题者提供的一种务必令人醒目愉悦的意境,也就是说应对者所记叙的人物与事件应当与之协调,而不是相反。
问题的真正难度,在于你的心胸中有没有有色有彩的人物与事件。假如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体察与感悟你与周围种种人物事件的关系,面对这样的试题,只要在你记忆的仓库里梳理选择,有色有彩的人物与事件定将浮现出来。而乞求曾经记背过的什么名人资料、案例片段,或者临时搜索枯肠杜撰个什么人物事件,定将缝隙毕露,无色无彩。
正式行文之前,最好编一个提纲。不求完整,不在字数,理出个头绪,给材料编排个次序。有了这个提纲,即使时间很紧张了,行文书写仍然可以不慌不忙。其实,编写提纲也正是写好作文的一项谋篇布局工作。
考试时还是应当打草稿。一般考生总以为考试哪里有时间去打草稿。其实打草稿既是开始完成作文,也是给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语句的精到留下一个补救与修饰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文章的质量决不是多余的麻烦。
第5篇 话题型作文审题与构思要领2000字话题作文实质上是材料作文的的一种类别,它同样是通过引用材料来生发出写作的话题。因此,按话题作文引用的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来分类,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假设情境式。这是指作文试题为学生假设一种写作情景,要求学生写出置身其中的见闻、行为和想法。写这类作文应注意几点,一是要研究“情境”。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都不应忽视,因为它们往往是叙述故事,描写场景,刻画人物必然涉及的重点。二是要展开想象。想象是对情境的延伸、补充和丰富。它可以丰富故事内容,虚拟场面情节,充实人物思想。记叙要自然流畅合理;描写要做到细腻、准确、深刻。
(2)触发想象式。这是指作文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触发点,学生根据这一触发点,全面展开想象,构思作文。写这类作文题,一是要先想一大片,尽量拓开自己的思路;二是要能变抽象为具象,把要表达的思想演变成一个具体的故事;三是想象的内容要力争新颖、独特,充满个性。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具有创新的意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大胆而新颖的想象作文题。
(3)暗示寓意式。这是指作文题的材料是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字或者是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寓义,展开话题写一篇作文。这类作文题比其它类型的话题作文题难度稍大一点。它要求学生一要读懂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将其观点向现实引伸,能够从动物看人物,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出人生大道理,让哲理和思辨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4)展示议题式。这是指作文题仅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谈论的议题,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去确立主题,选择材料,构思作文。这类作文题的特点是:审题难度低,提示语仅是限制范围和提示重点;提示语也仅是学生作文的一个“由头”,不必死扣“材料”的论点,只要在提示语的范围内,是非成败,任由评说。作文题十分开放,它要求学生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如果说按僵化的套路来写,必然难以得到高分。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第6篇 目标与现实500字话题七十三:目标与现实?? ?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此次渔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请以“目标与现实”为话题,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记叙经历,讲述故事,发表议论等等,均可。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精彩构思]?
1、金牌之路
从人物事迹入手,说明实现目标需要当前的努力。 ?
孔令辉终于拿到了奥运金牌,然而这条通往领奖台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参赛拿的是铜牌,第二次与好友对垒得的是银牌,这次才终于赢得金牌。这一路是伴着汗水――还有泪水走过的。但他终于将目标变成了现实,给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了一个榜样。?
2、目标与现实
从目标与现实的关系入手,写一篇议论文。 ?
目标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如一家全国排名一百的企业,如果想提升到90名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想一下子排名第一则是不太现实的。制定目标后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步骤,不然目标只是梦幻。如企业想提高排名,必须狠抓质量,扩大市场,提高员工素质等。只有这样,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3、不断延伸的目标
采用片断拼接的形式,通过虚构的人物经历表现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一、阿华坐在教室苦读,白炽灯照得人进入一种梦幻状态,他朦朦胧胧看到清华大学的招牌还有门前的石狮子,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阿华警觉后又沉入学习中。
二、身在清华的阿华面临毕业,他选择了一家只有几个年轻人的小公司。他知道,凭他们这几位“天之骄子”,一匹黑马将要在中关村脱颖而出。
三、阿华们的公司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再发展有一定的难度。苦思冥想后,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拍卖公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4、追赶
将目标与现实人格化,通过寓言故事说明目标存在的重要性。 ?
目标与现实是路上的两位行人,现实看目标的背影很熟悉,就想追上去看上究竟。但现实走得快,目标也走得快,怎么也追不上,只好在后面大喊“站住”。在目标迟疑的瞬间,现实一下赶上去抓住目标,一看却是与自己相同面貌的人,只是成熟一些。现实很失望,也累了,就停了下来。目标却一言不发仍然向前走。现实醒悟后又大步追了上去……
(二)话题作文的构思技巧
1.学会选择:话题作文的宽松特点给了考生足够的“自由”,善于选择,可以扬长避短。一要选择擅长的文体。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记叙文来写。甚至可以写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可选议论文来做,或者夹叙夹议。二要选择熟悉的内容。在与话题相关的内容里,选择熟悉的素材,或作记叙文的题材,或作议论文的论据。
2.化大为小:话题作文限制少,题目大,写起来容易空。如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招生
卷“世纪征稿”,一不细究就写成“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的回顾或“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机”的忧思录。多,大,空,800字短文很难写实。因此将大题目写小写细写准是必不可少的素养,只有“以小见大”,文章才有个性,有特点。
3.展示功力:将对生活的思考,读书的修养,写作的本领全面展示给阅卷老师。如将生活的感悟作为文章的主旨,将课外读到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写入文章,将某文独到的构思“移植”到自己的作文里,将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语言模仿到家,等等。话题作文的宽容、厚道,更有利于展示读写才华。
(三)如何“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以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第8篇 把握要求,正确答题500字把握要求,正确答题—说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语
常见失误
●扣题不紧密
有些考生对所读文章的中心领悟不够透彻,对题目又缺少必要的分析,凭着粗略的阅读感受,匆匆入手,草草作答,所答内容因没有紧扣题意,与文章中心若即若离,导致失分。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议论文阅读的14题“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不少考生在表述时大谈学习或阅读时要多思考、多体会,就是没有围绕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结果造成了失分。
●表达不准确
各类文体有不同的名词术语,各类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但很多考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名词术语混淆、答题机械造成了表达不准确。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9题“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有考生把“黄金电”这一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成了“修辞手法”,在表述上也仅仅笼统陈述了“黄金电”很有价值,而没有揭示出“黄金电”的内在意义。
●表述不全面
表述不全面常见的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题目信息理解不全面导致表述不全,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8题“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不少考生作答时只关注了“财富和梦想”,而忽视了后半句话“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表述时只写上了“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结果影响了分值。另一种是题目意思理解不深刻导致表述不全,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议论文阅读的12题“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有些考生回答时对席勒和托尔斯泰两人话中的“独自耕耘”和“独处之时”大做文章,结果没有抓住两人话语的核心,对相同和不同点陈述不清、表述不全。
●语言不简洁
有些考生认为,阅卷凭要点得分,把答案写得越详细越好,于是在答题中常常是“多多益善”,重复啰唆,不得要领,很难让阅卷老师迅速地找到答案要点。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10题“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请分条陈述”,有考生在表述时唯恐有所疏漏,写上一大堆,结果是吃力不讨好,把有价值的答案也淹没了。
应对策略
●把握文意,明确中心
做任何题目,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只有把握了文章结构,领会了文章意思,明确了文章的主旨,答题表述时才会思路清晰,左右逢源。因此在考试时不要急着去做题,应在阅读文章上花足时间。具体说来,一要仔细阅读,揣摩词句,概括段意,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二要学会圈画,把文章中关键词、中心句、过渡句等重要词句圈画出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结合文体,全面答题
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就需要用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方法去思考问题,因此在阅读和解答时必须结合文体,用不同文体的不同术语和不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同时在表述时要注意全面答题,防止粗疏或遗漏。有的同学答题比较粗疏,只答抽象的要点,不作具体的分析,如考查词句的表达效果,就简单地陈述为“生动形象”,而没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还有的同学答题不够完整,常有遗漏。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可能是题目信息没有看清,或者是题目没有看懂。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应对时都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同时在文中找出题目所涉区域,并结合上下文内容作一梳理、分析,明确作答的方向和内容。
●组织语言,顺畅表达
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那么如何组织语言呢?常见的方法有:一是引用原文作答。答题时寻找题目所涉区域,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关句子摘录下来即可。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议论文阅读的11题第一问:“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在文章的结尾有这样的表述:“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由此可得出答案:“三步曲”即为“学、思、录”。二是转化原文作答。阅读题中大多数题目是要求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这种自己组织语言可以考虑对文章中的原句进行重新组合,或提取,或剪辑,或重组。解答这类题目时,先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句,然后根据题意对之进行改造,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如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议论文阅读的11题第二问:“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一问题,在原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就需要进行组合。三是提炼原文作答。有些题目在原文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就需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并对之进行一番分析提炼,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答案。
原题回放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褪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
2.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
“我”:
母亲:
3.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
答题指导
1.这道题看起来是一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一个是“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我’对樱桃的憧憬”。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容易答不全。要解答这道题,需要联系下文和文章主旨。参考答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为下文母亲“抽打”和“我”“护花”作铺垫。
2.描写人物心理,首先要对故事发展的轨迹有个清晰而完整的了解,然后才能对人物在某一阶段的心理状况有个正确的认识,要解这道题完整把握文意很重要。表面上看,回答要用自己的语言,但其答案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表达时只要把“我”的“炫耀”、母亲“笑”和“摇头”的神态动作领会清楚就自然能写出答案。要注意的是对母亲心理的描写容易写不完整,考生更多地关注了“摇头”而忽视了“笑”中所流露出母亲的情感。参考答案:【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实那么多,幸亏我执意保护;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母亲:毕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樱桃树疯结的后果,过些日子你就会明白了。
3.此题的答案在下文中已有提示,只需要加以组合,把相关信息提炼出来即可。母亲的做法可谓是“适当的放弃”赢来了丰硕的收获,而“我”不懂放弃,最后两手空空。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采用“只有……才……”的句式就可写出所需答案。参考答案:【示例】只有懂得适当舍弃,生命的行囊才会装下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4.解答此题首先要考虑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其次要了解全文写了些什么内容,第三要分析标题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述其作用。标题写“抽打心中的樱桃花”,而文中写的是母亲通过“抽打樱桃花”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显然这标题是对文中情节的概括,同时又由物及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参考答案: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
(一)海水淡化的困境
①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让国内外的科学家、商人都想在这一领域大干一场。据统计,到2006年初,全球已经拥有了12000多座海水淡化厂,有每天制造4000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2010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12%。
②所谓海水淡化,其实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技术。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海水浓缩”的过程。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吧: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只有像水分子那样小直径的分子可以来去自如,而像盐分子这样的大个分子却只能“吃闭门羹”,被乖乖挡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浓度。科学家们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这就导致海水淡化会产生副产品——“淡化废水”,这种废水既高盐度,又高碱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属,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种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东地区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的50%海水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l000多万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秒钟可以生产115立方米的淡水,但是每秒却制造1000立方米的浓缩海水,就快赶上当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的径流量每秒1456立方米了。如此发展下去,海水会越来越浓,海洋会越来越稠了。
③淡化废水排放虽然不像化工厂泄露那样见血封喉,但是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溶解的残留氯气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地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溶解氯气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因此美国环境管理局规定,海水中氯的长期观测值应该低于每升7.5微克,短期值也不得超过每升13微克。更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结合海洋中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
④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而是一个毒药的“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很有可能相互增强。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复合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另一方面,海边生态环境对淡化废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能降低海水的流动和海底沉淀物的迁移,从而把废水排放问题转换为局部环境的灾难。因此,淡化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应该尽量躲开这种海底动植物茂密的地方。
⑤纵使海水淡化困境重重,然而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仍然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目前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和十全十美的,因地制宜和正确地施用科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我们需要的东西。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9期下 文/王若谦 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海水淡化的困境有哪些?
【答题提示】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意思,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并对文中有关词句稍作调整后加以概括。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提示】解答这道题时,“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很清楚的,容易遗漏的是另一种说明方法。从“仅海湾地区”可知这种说明方法。关于作用,很容易看出采用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淡化废水的排放量大,而忽略其深层作用。因此表述时要考虑紧紧围绕说明中心。
3.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答题提示】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首先要弄清“鹤顶红”这词的意思,再结合语境体会其在文中的含义。
4.第⑤段中,“海水淡化仍然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提示】答题时可先把原句与改句进行比较,体会其差异。表述时先表明是否能删去,然后陈述理由,即原句是什么意思,改动后变成什么意思,两者有什么差异。
(二)读书断想
①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也可以探赜索隐,借以增长智能。打开书,那些啼叫着的文字,会扑棱棱地飞进我们的灵魂,教我们以种种美的飞翔方式——
②读书是一种聆听。每本书都是一个寂静在那里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一人的倾诉和呐喊。面对先圣今贤娓娓道出的精致美文,聆听那些足以启人心智的教诲良言,参悟那些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会使无知、愚钝、猥琐而粗糙的我们羞愧自省。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眼光、见地,更有作者人格的魅力、风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远,这些难以寻觅的稀有元素,在潜移默化中都有可能融入我们的血肉,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从而厚重我们有限的生命历程,茁壮我们浅薄的思想,拓展我们狭小的生存空间。
③读书是一种沐浴。书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书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们怡然地将自己浸泡其中,荡涤着浑身的污垢。宋朝文人黄庭坚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书里乾坤,纸上心迹,记载着前人的智慧和学识,涵养其中,浸润其里,让书的清泉洗涤一下我们锈蚀的大脑,有可能让我们远避世俗的侵蚀,少一点浮躁,多一分清纯,少一点庸俗,多一点儒雅,提升精神的品格,渐达高远的境界。
④读书是一种登攀。山登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固然令人艳羡;然而气喘吁吁、拾级而上的登攀过程同样弥足珍贵。人生所能领略的风光,许多都与先前的读书铺垫有着千丝万缕的因缘。一本本好书,一篇篇妙文,都是我们攀登思想之巅的台阶。很多时候,也是我们越过坎坷,飞出人生困境的羽翼。
⑤读书是在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养不同的气,“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水泱泱,气势雄壮;山泉淙淙,曲折峭拔;动荡起伏的波澜自然流畅,汹涌澎湃的浪潮汪洋恣肆。热烈奔放是张扬,喷薄的是活力;含蓄深沉是内敛,阐发的是静悟;凝练清新是老道,浓缩的是睿智;朴素隽永是真纯,流淌的是恬然。孟子的浩然之气、项羽的豪气、李白的锐气、文天祥的民族正气、朱自清的民族骨气……都可能在阅读与浸染中充盈我们的血管,饱满我们的灵魂,从而让我们俯仰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能挥毫泼墨而大写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7年第17期 文/陈道海 有改动)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题提示】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基础上,寻找相应的语句,或引用原文,或重新组合,或概括提炼。一般来说,作者观点常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在阅读时需格外留意。
2.第②段中加点的“稀有元素”指的是什么?
【答题提示】在原文中寻找,找准后要进一步分析,不能照搬,有时候还需要调整。这道题如把前面的“知识、学问、眼光、见地”也答进去就不妥了。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读书的好处?
【答题提示】这道题解答时需要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然后联系起来思考。
4.阅读第⑤段,你能说出画线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气”吗?试举其中一例。
【答题提示】解答时要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并紧扣其“气”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故事或作品或句子。
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仿照文中排比段,再写一组句子。
【答题提示】首先应分析排比段的特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撰写。
参考答案:
《海水淡化的困境》
1.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增强了海水的毒性;对海边生态环境也有影响。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淡化废水的排放量大,对水下生物破坏的严重。3.鹤顶红是一种剧毒药,在这里喻指低浓度的溶解氯气毒性极为强烈。4.不能删去。“之一”说明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法有很多,海水淡化仅是其中之一,如删去,句子意思就变成了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法仅仅是海水淡化了,与原句意思不符。
《读书断想》
1.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也可以探赜索隐,借以增长智能。 2.作者人格的魅力、风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远。3.从启人心智、净化灵魂、改变思想、滋养精神等方面论述读书的好处。 4.示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项羽“彼可取而代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天祥的《正气歌》;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帝国的粮食。5.示例:读书是一种呼吸,精灵般可爱的文字是幽兰香草,处处散发着醉人的馨香。那富有正义感的文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侠骨柔肠、博爱众生、代表社会良知的文字,又能“敢遣春温上笔端”。在弥漫着油墨书香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心的律动和血的奔涌,也品味着人生的细致与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