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淡淡的粽香,
一首浓浓的诗歌,
一段轻轻的哼唱,
我的端午。
农历五月五,
龙舟竟渡珠江。
载满虔诚的祝福
舞响追忆的锣鼓。
隆隆的鼓声,
唤下龙舟雨,
雨儿一点一滴落入汨罗江,
以此来诉说他的故事。
中华的龙腾,
在华夏大地飞舞。
我们的爱国心,
在汨罗江中荡漾。
第2篇 端午节的沉思550字在沉默中,端午节又到了。和妈妈一起品着蜜枣粽子,谈到了端午节的由来。多么悲壮的一幕呀!
屈原乃爱国之才,却连遭排挤。满腔悲愤的他,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万般无奈之下,他投江自尽,希望以此来警醒世人。在《示儿》中,屈原说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离开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却在这黄土地上传承了下来。
王师定了中原,失地亦收复,屈原的心愿也得以完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你或许了却了一桩心事,但你又何尝不关心民族的兴衰呢?你看着历史,看着我们,看着这一切:
雪灾。
停电。
手足口病。
地震。
圣火传递受阻。
......
你看见了吗?林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正经受自然严峻的考验。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在危难中,炎黄子孙挺了过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手挽手一起,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这些你都看见了,你同样也看见了:
可恶的藏独分子想把祖国的疆土一点一点的分离,你所担忧的问题又上演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夹杂了不合谐的音符。
但在重重困难中,国人从未低头:
齐心协力抗击雪灾。
连夜抢修电路。
白衣天使坚守岗位,坚持与病魔斗争。
在第一时间向四川汶川送去爱心。
火炬手跑完最后一米。
......
国人团结一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坚决反对台独、藏独分子的卑劣行径,祖国一定能唤回自己的儿子!屈原,安息吧!
第3篇 端午时节忆屈原750字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假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第4篇 端午—忆屈原550字水浸湿了江边土,谁还记得你的冤屈?功劳虽似浮屠,你却依旧那么孤独。究竟是世人的糊涂,还是圣上的疏忽?纵然流芳千古,却还未得见证天下沉浮,只留得一端午……
闻粽香—恍然如梦
端坐窗前,一缕淡香萦绕鼻尖,似秋日的米香,似春潮的清泉,似夏季的粽叶;几缕幽香,几丝怀念—昔日的屈原是否如我一样?从不寻常的气味中嗅出国之悲剧,己之悲剧?可就算知情,却也还是无法做得力挽狂澜,几声悲叹,只得悲哀一生。
食粘粽—滋味自知
一手解开束缚,一手将粽送至口旁,在家人期待的目光中细细咀嚼,随着唾液分解,牙齿细嚼。几分甜,几分香,略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叶香,莫名想起当初的你是否也像如此?—恍然领悟,世人皆迷于雾中,唯有你独处高山峰。明知灭国不久,却还在幻想。幻想人们梦醒,君主恍然。“世人皆醉我独醒”无疑是你最好的写照,也是莫大的悲哀,也许在江边徘徊,方才领悟!
品粽味—口有余香
盘坐桌前,一杯苦茶在手,几缕香烟环绕。口中隐约还有粽香残存。腹中似乎还有米味几许,喉中微微暖意。平静中的我好似又想起了你,“纵然你已身赴河底,但还是无法忘记你。”江底的你是否看到龙舟驰骋,粽香股股?
越过千年光阴,眺望你坚实背影,世人皆醉你独醒,难怪如此伶仃。只好默默倾听,化为心灵补丁,祭奠你的堕江情……
陕西西安碑林区铁一中东校区初一:乔靖民
第5篇 端午——忆屈原550字端午——忆屈原
水浸湿了江边土,谁还记得你的冤屈?功劳虽似浮屠,你却依旧那么孤独。究竟是世人的糊涂,还是圣上的疏忽?纵然流芳千古,却还未得见证天下沉浮,只留得一端午……
闻粽香—恍然如梦
端坐窗前,一缕淡香萦绕鼻尖,似秋日的米香,似春潮的清泉,似夏季的粽叶;几缕幽香,几丝怀念—昔日的屈原是否如我一样?从不寻常的气味中嗅出国之悲剧,己之悲剧?可就算知情,却也还是无法做得力挽狂澜,几声悲叹,只得悲哀一生。
食粘粽—滋味自知
一手解开束缚,一手将粽送至口旁,在家人期待的目光中细细咀嚼,随着唾液分解,牙齿细嚼。几分甜,几分香,略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叶香,莫名想起当初的你是否也像如此?—恍然领悟,世人皆迷于雾中,唯有你独处高山峰。明知灭国不久,却还在幻想。幻想人们梦醒,君主恍然。“世人皆醉我独醒”无疑是你最好的写照,也是莫大的悲哀,也许在江边徘徊,方才领悟!
品粽味—口有余香
盘坐桌前,一杯苦茶在手,几缕香烟环绕。口中隐约还有粽香残存。腹中似乎还有米味几许,喉中微微暖意。平静中的我好似又想起了你,“纵然你已身赴河底,但还是无法忘记你。”江底的你是否看到龙舟驰骋,粽香股股?
越过千年光阴,眺望你坚实背影,世人皆醉你独醒,难怪如此伶仃。只好默默倾听,化为心灵补丁,祭奠你的堕江情……
陕西西安碑林区铁一中东校区初一:乔靖民
第6篇 又到端午——忆屈原800字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广东深圳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三:funeral_尛
第7篇 端午悼屈原100字汨罗江岸一失足,激起千层浪。
澎湃了黄河与长江,时代的大鼓鼓足了腮帮。
把一种遗恨喊得铿锵,龙舟满载你的后裔。
一声呐喊,剑拔弩张。
心灵手巧的妇人,把懦弱包成粽子。
让儿孙们品尝,而后,高高抛起,挑逗鱼虾。
第8篇 端午 咏屈原100字渔歌一曲入江流,寄琴闲舟信步游。
汨罗江水沉忠骨,离骚诗韵续楚魂。
辜负胸中天下计,虽死犹存报国心。
恰逢满塘花开日,碧叶红荷正比君。
昆山第一职业中学高三:何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