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文提供最新的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等,如果喜欢不妨和身边朋友分享!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四)500字作文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6日 来源:看作文网
第1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四)500字

8文言实词备考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是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也有很多词义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一切河流。(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现在则一般不含内亲。(3)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古代指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献身的人。(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质恶劣。

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同时还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如:“走”的古义是小步快跑,引申为跑,如“不胫而走”“走马观花”;“偷”是勉强、凑合的意思,如“苟且偷生”等。

二是一词多义。这种现象在文言中极为普遍,我们应通过不断地积累来落实这一知识点。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一般说来,诸多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词义则是这个词义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三是文字通假。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这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是写了“别字”,正确的字应是“慧”。

四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但意义却偏于其中的一个语素,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是偏义复词,意义偏在“园”上。因为“园”是种树的地,“圃”是菜地,偷桃子、李子,当然是进种树的地方了。现代汉语的不少词语中还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打扫干净”的“干净”,“分析人物”的“人物”,“关上窗户”的“窗户”等。

9文言虚词备考应注意哪些方面?

(1)掌握基本用法。

如“之”字有三种词性:一是作动词,如“辍耕之垄上”中的“之”,是“到、往”等意思。二是作代词,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中的“之”,是“这(位)”的意思。三是作助词,主要用法有四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的“之”,可译为“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久之”“顷之”的“之”是补足音节;“何陋之有”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在大致掌握这种种用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某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便不难理解其用法。

(2)注意兼词。

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词性的词。常见的有“诸”“焉”等。作为兼词的“诸”,用在句中,一般相当于“之于”,如“投诸渤海之尾”的“诸”;用在句末,相当于“之乎”,如“不识有诸”的“诸”。作为兼词的“焉”,一般相当于“于此”,如“永之人争奔走焉”的“焉”。

(3)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功能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它。如: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而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应谐录》)

文段中,第一个“则”字处于“获”与“烹”的动作之间,明显表承接,译为“就”;第二个“则”字,根据后面“凌空远”的“远”字的意思,可知这里是强调兄弟俩争论时间之长,应译为“原来已经”。

(《语文报·中考版》326-330期)

第2篇 中考作文复习“三步走800字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在初三总复习中,作文应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现阶段短时间内复习好作文呢?

·写作材料的高密度积累

通过几年的阅读,学生在阅读量上收获颇丰,但要真正用好这些材料,让这些材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初三阶段的高密度积累、归纳整理和强化巩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梳理归纳、活学活用课内材料;②拓展延伸,继续加大课外阅读量;③放飞思维,进行课外名言警句、诗词的分类整理;④陶冶情操,进行美文的初步赏析和积累;⑤升华认识,培养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对问题的深刻判断力;⑥习惯积累,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写作习惯等。

·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

“文无定法”,但非无章可循。作文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各种各样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之。如通过读《爱莲说》、《陋室铭》就要明确如何托物言志;读过《海燕》、《白杨礼赞》,就要归纳出象征手法的特点……

在阅读中,精心探析各种写作手法的特点,细心揣摩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种种写作手法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写作技巧的理性思考

作为考试作文,在形式上追求一点“色彩”是必要的。在形式上讲究一点技巧,会给人的耳目以新鲜感,从而占据一定的优势。在作文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要在以下几方面下点功夫:①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使作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②精心锤炼开头、结尾,使之成为“凤头”、“豹尾”;③给作文一个亮丽的“包装”,如文前写题记、文中拟小标题、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等形式。这些方面的技巧,都要建立在作文材料丰富、写作手法使用得当的基础上,要根据内容,理性思考,做合理选择,不可单纯追求技巧,否则作文会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效果适得其反。
 

第3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五)500字

31如何关注诗文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却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笼统地说,古代诗文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珍视它,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它,自觉地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首先,应当熟读背诵古诗文中的名句名段,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使之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其次,用今人的视角认识、评价诚信、孝心、清廉等传统美德。第三,理解《礼记》中“天下为公”的思想。第四,体会从屈原开始,我国历代进步知识分子身上所凝聚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

另外,传统节日与民风民俗等也是古代诗文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同学们应在平时学习诗文中有意识地予以归类、积累。

32怎样在诵读中丰富审美体验?

谢冕说,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而诵读古代诗文,则能大大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读“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们体会到一种抑扬顿挫、音韵和谐之美。

读“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我们体会到一种四季景色之美。

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体会到一种热烈奔放的秋色之美,体会到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我们体会到古代仁人贤士心忧天下的胸怀。

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读“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感受到一种动人的思乡之情。

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们体会到一种朋友深情。

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领略到壮观雄奇的塞外风光。

诵读中融入感情,进入诗词特定情境,相信你定能收获一份独特的审美体验,体悟到作者的情怀,并进而成为自己的人生积淀。

(《语文报·中考版》326-330期)

第4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五)500字

10判断句如何识别?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来联系,如“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表示日子、天气、籍贯的判断句也可不用判断词“是”,如“今天星期五”“明天晴天”“他甘肃人”等。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指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翻译时,主谓之间要加上“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者,……也”(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也”(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者也”(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连用“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者,……”(主语后面有“者”,谓语后面无“也”)。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5)用“乃”“则”“即”“为”等帮助判断。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不用“者”“也”。如: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用“是”表示判断,是较为晚起的。如:①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蛐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同学们还应注意如下几种特殊的判断句:

其一,表示比喻。如: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其二,表达较复杂的内容。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三,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1被动句如何识别?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不管哪种形式的被动句,我们在翻译时,都要在主语后面加“被”字。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

(1)“为”表被动。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2)“为……所”表被动。如: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

(3)“见”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译为“白白地被欺骗”。

(4)“于”表被动。如: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5)“见……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即不借助被动词,但意念上表示被动。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此句虽没有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今译: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12省略句如何识别?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中也可以省略,如主语、谓语的省略。碰到省略句,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习惯上用括号表示。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见的有:

(1)省略主语。如:忠之属也。(《曹刿论战》)该句省略了主语“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种做法。今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如:①投(之)以骨。(《狼》)这句省略了动词的宾语。今译:把骨头扔给(狼)。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这句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如:①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②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今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第5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一)500字

23诗词鉴赏的整体把握指的是什么?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所谓“整体把握”,是指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中感知、理解、鉴赏诗词,不必太过咬文嚼字,用诸葛亮的话说叫“观其大略”,用陶渊明的话说叫“不求甚解”。具体到一首诗、一首词,我们在鉴赏之初所要做的,是明确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而不是执著于某一个生字难词的求解。

例如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词的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惜之情;而应当通过整体把握,领会词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自己坚贞的节操,也流露着孤芳自赏的感伤情绪。

各地中考试题中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类题目,考查的都是对古典诗词的整体把握。而这一考点,可以说是各地古诗词鉴赏的必考考点。如2008年浙江金华卷,诗词鉴赏选用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第二道题即考查整体把握: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诗词内容集中单一,而有些篇目,内容则不仅一个方面,如2008年青海西宁市选取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除了表达对被贬遭弃境遇的愤懑不平之情,还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我们在答这类题时,概括要全面。

24诗词鉴赏的品析探究要关注什么?

第一,关注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特点。我们来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明明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在思念家人,诗中告诉我们的却是:在这个举家团圆的冬至节日里,夜深人静,家中人围坐在灯前,他们在谈论、牵挂着我这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这种从对方的角度来写自己感情的写法,能更深一层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便是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第二,关注锤词炼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我们要注意品味咀嚼这类字眼的妙处。这里有一点要强调,那就是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这首诗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了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而每一次回望,都令送行人(诗人)肝肠寸断。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

第三,关注情感主旨。不同的诗人,作品的情感基调固然有别,而同一位诗人,其不同作品中也会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我们应通过比较探究,领会其感情的异同。如陆游一生钟情梅花,但他的《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与《卜算子·咏梅》,感情基调是很不相同的。《梅花绝句》洋溢着对梅花的深情,感情奔放;《卜算子·咏梅》则是托物言志,情调多多少少有点伤感。

(《语文报·中考版》326-330期)

第6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二)500字

2诵读时,怎样读准字音?

诵读文言文,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其本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桃花源记》里“便要还家”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里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2)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像“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hán”。

(3)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表示骑马的人或战马,“翩翩两骑来是谁”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都读“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如“及郡下,诣太守”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3诵读时,怎样读好节奏?

(1)古诗词的诵读节奏。

五言绝句和律诗,每句一般可按“二、二、一”或“二、三”的节奏来朗读;七言绝句和律诗,每句一般可按“二、二、二、一”或“二、二、三”的节奏来朗读。当然了,有时要结合意义来划分诗句的节奏,如“故人/具/鸡黍”。

(2)文言散文的朗读节奏。

诵读文言散文,确定停顿的主要依据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我们才能做到不读破句(朗读时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就叫读破句)。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卷第9题,要求用“/”标出“力过数人而有谋略”一句的朗读停顿。该句概括桑怿的两个特点,一是力气大,二是有谋略,二者用“而”来连接,朗读停顿自然应标在“而”前。

下面三种文言句的停顿容易读错,同学们应予以注意:

①名词用作状语时,充当状语的名词应同后面的谓语中心语连读。如“其一犬坐于前”就应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犬”作状语,描绘“其一(狼)”坐的姿式。

②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是合成词,在文言中则是两个单音词,诵读时中间应有停顿。如“今齐地方千里”一句中,“地方”就不能连读,必须分开。“地”跟“齐”连读,作句子主语;“方”跟“千里”连读,作句子谓语。

③句首的一些虚词,往往起着领起全句的作用,我们在诵读时,应在其后有所停顿。像“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就应读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第7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一)500字

1、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标。

就文言课文的学习来讲,预习阶段理应落实如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比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在课前预习时,就应大致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了解他对中国田园诗的杰出贡献,顺便复习、拓展一下陶渊明诗文中的名句,像“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

(2)了解写作背景。尽管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有些课文的学习,则是十分必要的,《桃花源记》即是。

(3)结合课文注释,基本疏通文意。记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等到课堂上再向老师提问。

(4)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争取解决“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问题。仍以《桃花源记》为例,我们在预习时,应思考:作品描绘的是一片怎样的净土乐土?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作品中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既然如此,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后人为什么又乐于阅读呢?

其次,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学习中的预习环节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预习,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听课;预习,不知不觉地在锻炼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客观上有助于我们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预习,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阅读文言所强调的整体意识指什么?

文言文跟现代文比较,语言上有不少差异,表现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的活用、句式的不同等方面。阅读文言所强调的整体意识,是指不拘泥于个别疑难字词的解释求证,能从整体上大致读懂文意。比如,你读的是一段人物传记,你就可着眼于全文主要写了哪些事,表现了传主怎样的性格、志趣。至于有些费解的字词,我们完全可以跳过。

我们以2008年江苏无锡中考文言阅读《芳容至孝》为例,来说一说文言阅读的整体意识。这是一则课外选段,从文题能看出,该文的主人公叫芳容,选文要表现其“至孝”的一面。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选文记叙了芳容接受祖父母临终遗命,不远千里,终于找到客死异地的父亲的骸骨,归葬祖墓的经过。这便是通过整体阅读感知的内容。第11题为: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这便要求在整体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哪些”这一关键信息,就是说,你如果只答“至孝”,是不能得全分的。再读原文,你会感受到主人公的意志刚强、坚忍不拔。想想,在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艰难处境下,他毅然决然地坚持了下来,确实难能可贵。进一步探究,我们还能看出主人公一言九鼎的品格:既然答应了祖父母,就一定要做到。


 

第8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二)500字

2诵读时,怎样读准字音?

诵读文言文,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其本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桃花源记》里“便要还家”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里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2)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像“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hán”。

(3)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表示骑马的人或战马,“翩翩两骑来是谁”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都读“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如“及郡下,诣太守”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3诵读时,怎样读好节奏?

(1)古诗词的诵读节奏。

五言绝句和律诗,每句一般可按“二、二、一”或“二、三”的节奏来朗读;七言绝句和律诗,每句一般可按“二、二、二、一”或“二、二、三”的节奏来朗读。当然了,有时要结合意义来划分诗句的节奏,如“故人/具/鸡黍”。

(2)文言散文的朗读节奏。

诵读文言散文,确定停顿的主要依据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我们才能做到不读破句(朗读时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就叫读破句)。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卷第9题,要求用“/”标出“力过数人而有谋略”一句的朗读停顿。该句概括桑怿的两个特点,一是力气大,二是有谋略,二者用“而”来连接,朗读停顿自然应标在“而”前。

下面三种文言句的停顿容易读错,同学们应予以注意:

①名词用作状语时,充当状语的名词应同后面的谓语中心语连读。如“其一犬坐于前”就应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犬”作状语,描绘“其一(狼)”坐的姿式。

②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是合成词,在文言中则是两个单音词,诵读时中间应有停顿。如“今齐地方千里”一句中,“地方”就不能连读,必须分开。“地”跟“齐”连读,作句子主语;“方”跟“千里”连读,作句子谓语。

③句首的一些虚词,往往起着领起全句的作用,我们在诵读时,应在其后有所停顿。像“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就应读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第9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一)500字

1、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标。

就文言课文的学习来讲,预习阶段理应落实如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比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在课前预习时,就应大致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了解他对中国田园诗的杰出贡献,顺便复习、拓展一下陶渊明诗文中的名句,像“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

(2)了解写作背景。尽管这一点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有些课文的学习,则是十分必要的,《桃花源记》即是。

(3)结合课文注释,基本疏通文意。记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等到课堂上再向老师提问。

(4)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争取解决“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问题。仍以《桃花源记》为例,我们在预习时,应思考:作品描绘的是一片怎样的净土乐土?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作品中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既然如此,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后人为什么又乐于阅读呢?

其次,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学习中的预习环节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预习,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听课;预习,不知不觉地在锻炼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客观上有助于我们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预习,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阅读文言所强调的整体意识指什么?

文言文跟现代文比较,语言上有不少差异,表现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的活用、句式的不同等方面。阅读文言所强调的整体意识,是指不拘泥于个别疑难字词的解释求证,能从整体上大致读懂文意。比如,你读的是一段人物传记,你就可着眼于全文主要写了哪些事,表现了传主怎样的性格、志趣。至于有些费解的字词,我们完全可以跳过。

我们以2008年江苏无锡中考文言阅读《芳容至孝》为例,来说一说文言阅读的整体意识。这是一则课外选段,从文题能看出,该文的主人公叫芳容,选文要表现其“至孝”的一面。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选文记叙了芳容接受祖父母临终遗命,不远千里,终于找到客死异地的父亲的骸骨,归葬祖墓的经过。这便是通过整体阅读感知的内容。第11题为: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这便要求在整体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哪些”这一关键信息,就是说,你如果只答“至孝”,是不能得全分的。再读原文,你会感受到主人公的意志刚强、坚忍不拔。想想,在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艰难处境下,他毅然决然地坚持了下来,确实难能可贵。进一步探究,我们还能看出主人公一言九鼎的品格:既然答应了祖父母,就一定要做到。


 

第10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三)500字

27对于比较阅读题,我们应如何下手?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点跟单篇课文的考点应该说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和写作特点,对文中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所不同者,在于后面两点大多以比较的形式出现而已。

同学们在完成文言文比较阅读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一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叙事类语段,要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写景类语段,要品出景物特点、作者感情。二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三要联系全文,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28哪些课外篇目更值得我们关注?

中考试题中的课外文言文,大多跟课内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是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我们不妨从以下“关联点”入手:

与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相关联。如,考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能联系到跟孟子相关的故事《孟母三迁》;考查《出师表》,就可能联系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学了《醉翁亭记》,就可能联系到“画荻教子”的故事;学了《岳阳楼记》,就可以联系到《范仲淹少年苦学》,这是与课文作者的关联。考查《墨池记》,就会联系到《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与课文中人物的关联。

与课文内容、主题相关联。如,我们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墨池记》,懂得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并非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懂得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与此主旨相关的文言短文很多,如《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学弈》等;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联系《史记》中“卧薪尝胆”的故事,此二者都与忧患意识有关;学了《马说》,我们可以联系《韩非子》中的《和氏》(和氏献璧),因为两文都跟人才的被埋没有关。

与课文中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相关联。如,我们学了《捕蛇者说》,就会联系到与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观点相关的文言短文《礼记·檀弓下》;学了《鱼我所欲也》,就可联系“嗟来之食”的典故。

此外,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短文,容易为命题人所青睐,诸如孝心、节俭、苦读等。

(《语文报·中考版》326-330期)

我要分享:

本文地址:http://zw.kankanmi.com/html/16199.html
最新投稿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50字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50字
没想到我如此自信500字
打雪仗400字
打雪仗400字
学生问题之早恋700字
自信是健康成长的翅膀800字
自信让我更美丽450字
父爱让孩子更坚强自信450字
普通话让我如此自信1000字
让孩子获得自信1000字
爱玩的太阳350字
叫你贪玩!400字
贪玩的我500字
优秀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4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500字
妈妈我爱你4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金色的童年55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350字
我的梦,中国梦1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过年350字
三国演义 读后感4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8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700字
童年的照片700字
我的课余生活1200字
初一开学第二周周记400字
童年“傻”事700字
快乐的“六一”400字
十二生肖小故事450字
我的中国梦50字
过年包饺子250字
拜年350字
外星人和农夫300字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400字400字
中国梦,我的梦500字
我的理想700字
我爱读书300字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
童真55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750字
理想800字